[实用新型]一种可提高梁体质量及便于拆卸的预制梁模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95787.6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6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生;殷胜光;王登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梁 竖向支撑杆 主支撑杆 梁体 横向支撑杆 横隔板 便于拆卸 和面板 背面设置 垂直地面 方便拆卸 模板制造 内宽外窄 上宽下窄 弯曲形状 下部位置 有效控制 上端 耳筋 申请 紧贴 外部 | ||
本申请涉及预制梁模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梁体质量及便于拆卸的预制梁模板。所述预制梁模板包括面板、主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主支撑杆紧贴面板的背面设置,并且,主支撑杆的形状和面板的弯曲形状一致;竖向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且竖向支撑杆和面板、主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其中,竖向支撑杆位于梁体的耳筋的外部;横向支撑杆设置于面板的中部及下部位置,且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和主支撑杆及竖向支撑杆连接;位于梁体的横隔板处的面板,根据横隔板上宽下窄、内宽外窄的结构形式相应设置,其中,横隔板的最窄部位满足设计要求。本申请提供的预制梁模板,可有效控制预制梁的质量,且方便拆卸,可减轻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预制梁模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梁体质量及便于拆卸的预制梁模板。
背景技术
预制梁,是采用工厂预制,再运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梁。制作预制梁时,首先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综合选取、规划及建设预制梁场地,然后根据预制梁体的结构特点设计和制作预制梁模板,之后安装预制梁模板和梁体的钢筋骨架,最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拆除模板。
预制梁模板一般包括中间部分的外侧模板、两端的端头模板,预制箱梁还包括内模板。预制梁外侧模板是由面板、面板的小横竖肋及大的横竖向支撑杆件组成,安装时先安装外侧模板,再安装端头模板,将模板之间连接牢固并精确调整位置。安装固定好模板之后,吊装底、腹板钢筋入模,对于箱梁来说,吊装钢筋之后再安装内模,之后进行两侧耳筋梳形板及顶板钢筋安装,预制箱梁还需要安装内模反压扁担梁,最后浇筑混凝土。
预制梁模板制作过程中,一般只考虑预制部分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和形式,很容易忽略模板对一些外露钢筋或预埋筋的影响及拆除模板时的便利程度。预制梁模板若只考虑预制部分混凝土的伸长,则外侧模板的支撑大竖杆会直接影响预制梁翼缘板外露的耳筋,施工过程中需要调整甚至掰弯耳筋,这会影响设置耳筋处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质量;此外,同一跨的预制梁之间一般设置多道横隔板进行横向连接,预制每一片梁时,模板一般按照横隔板的间距分割成一片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模板时,由于模板两端紧贴横隔板,落模和向外拉动模板及其困难,劳动强度太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梁体质量及便于拆卸的预制梁模板,以解决预制梁模板影响钢筋的施工质量及拆除困难的问题。
一种可提高梁体质量及便于拆卸的预制梁模板,包括面板、主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
所述主支撑杆紧贴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并且,所述主支撑杆的形状和所述面板的弯曲形状一致;
所述竖向支撑杆垂直地面设置,且所述竖向支撑杆和所述面板、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其中,所述竖向支撑杆位于所述梁体的耳筋的外部;
所述横向支撑杆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中部及下部位置,且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主支撑杆及所述竖向支撑杆连接;
位于所述梁体的横隔板处的所述面板,根据所述横隔板上宽下窄、内宽外窄的结构形式相应设置,其中,所述横隔板的最窄部位满足设计要求。
可选的,所述可提高梁体质量及便于拆卸的预制梁模板,还包括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中部位置,且所述斜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主支撑杆及所述竖向支撑杆连接。
可选的,所述竖向支撑杆底部设置有可调底托。
可选的,所述主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及斜支撑杆之间连接的方式为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横纵向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和所述面板点焊连接,所述主支撑杆和所述加劲肋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梁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所述预制梁模板的两根所述竖向支撑杆顶端之间设置有对拉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5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