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磁吸合技术的车载无人机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66373.0 | 申请日: | 201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7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厚禹;李新波;刘帅;于润泽;郭晨;刘国君;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F1/12 | 分类号: | B64F1/12;B64F1/02;B64F1/18;B60P3/11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基座 回收 车载无人机 回收装置 磁性套 激光发射装置 无线通信模块 继电器模块 中央控制器 电磁吸合 激光测距 天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 降落 动态回收 供电模块 有效实现 可回收 吸附 引力 装配 自动化 配合 | ||
1.基于电磁吸合技术的车载无人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1)、供电模块(7)、激光测距模块(8)、无线通信模块(9)、中央控制器(10)、电磁回收模块(11)、继电器模块(12)、天线模块(13)、激光发射装置(14)及磁性套(15),
所述固定基座(1)固定于车辆顶部,固定基座(1)包括固定基座本体(101)和固定基座下盖(102),固定基座本体(101)与固定基座下盖(10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固定基座本体(101)顶部的中间位置为无人机驻停平台(2),无人机驻停平台(2)为无人机停放区域,固定基座本体(101)上开设有激光发射装置探出口(3)和天线模块探出口(4),分别供激光发射装置(14)和天线模块(13)的发射端伸出固定基座(1);
所述供电模块(7)固定于固定基座下盖(102)上,供电模块(7)分别与激光测距模块(8)、无线通信模块(9)、中央控制器(10)、电磁回收模块(11)及继电器模块(12)的电压输入端相连;
所述激光测距模块(8)固定在固定基座下盖(102)上,激光测距模块(8)接收无人机反射回来的激光束,用于实时测量固定基座(1)与无人机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参数传送给中央控制器(10),激光测距模块(8)的数据发送端口与中央控制器(10)的数据接收端口通过电线连接,激光测距模块(8)的数据接收端口与中央控制器(10)的数据发送端口通过电线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9)固定在固定基座下盖(102)上,无线通信模块(9)的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器(10)的通信端口通过电线连接,无线通信模块(9)的输出端与天线模块(13)通过电线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器(10)固定在固定基座下盖(102)上;
所述电磁回收模块(11)固定于固定基座下盖(102)上,电磁回收模块(11)用于与磁性套(15)产生引力,电磁回收模块(11)内部设置有固定铁芯(5)及缠绕在固定铁芯(5)上的电磁线圈(6),该电磁线圈(6)的一端与继电器模块(12)相连,电磁线圈(6)的另一端与供电模块(7)相连;
所述继电器模块(12)固定在固定基座下盖(102)上,继电器模块(12)的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器(10)的控制端通过电线连接;
所述天线模块(13)与无线通信模块(9)连接,用于向无人机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4)与激光测距模块(8)连接,激光发射装置(14)实时地向无人机发射激光束;
所述磁性套(15)套接于无人机起降架的四个顶点,磁性套(15)外层涂抹磁性材料,用于与电磁回收模块(11)产生引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吸合技术的车载无人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10)采用STM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TM32F401的微控制器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电磁吸合技术的车载无人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13)采用全向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磁吸合技术的车载无人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套(15)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其是以金属间化合物Nd2Fe14B为基础的永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63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起降台
- 下一篇:一种多用型无人飞机牵引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