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式曝气生物流化床水体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18799.9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4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春;刘天翔;程智鹏;李军娟;廖卉;文珊珊;杨姗;王良;李露芳;郭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化微生物载体 曝气单元 壳体 重力球 浮球 进气口 曝气生物流化床 水体净化装置 水体 微气泡 悬浮式 污染物 固定化微生物 净化污染水体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网板 不锈钢板 壳体侧壁 壳体内部 曝气装置 上升过程 输气管道 外部空气 向上运动 空压机 上端 底泥 滑杆 降解 滤板 去除 下端 微生物 悬浮 释放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曝气生物流化床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上端设有不锈钢网板,下端设有不锈钢板,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下方设有曝气单元,曝气单元固定在壳体上并设有进气口,空压机将外部空气通过输气管道由进气口进入曝气单元中,经过曝气单元释放出大量微气泡,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带动水流向上运动,通过滤板进入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中,水流与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相接触,微生物可以高效的降解水体当中的污染物,所述壳体侧壁安装有若干个浮球和重力球,浮球和重力球通过滑杆固定在壳体上,壳体在浮球和重力球的相互作用下悬浮在水体当中,通过固定化微生物与曝气装置高效配合净化污染水体,从而达到高效去除底泥和水体中污染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曝气生物流化床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污染现象与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之一。经济的发展造成大量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淋溶与冲刷等方式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底泥的污染造成上面水体的污染,使水产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发臭,地表水及地下水所遭受的污染直接影响的饮用水源。因此,城市的湖泊和河道等的治理问题是当前日益受到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污染的水体中,由于碳、氮、磷等外源污染物大量积累,导致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浓度降低,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产生大量內源污染物,导致水体黑臭,气味腥臭难闻。由于水体中溶解氧浓度较低,微生物生长繁殖受限,加之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河流逐渐失去自我净化能力,依靠天然复氧作用的自净过程非常缓慢,富营养水体中溶解氧难以满足自净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氧量。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偏向于微生物群落和一些曝气装置。水资源净化的研究中,环保设备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精细化,微纳米曝气工艺在净化水质方面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显著,对该工艺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微曝气技术普遍存在发生效力不够,结构复杂,应用效果有限。特定的有益微生物或土著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普遍局限于直接投放固体粉剂到污染水体中,微生物大量死亡,效果不够显著,难以达到治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高效持久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受到污染的河道或者湖泊中安装悬浮式曝气生物流化床水体净化装置,不仅能够通过微曝气装置高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同时将经过筛选、培养、驯化后具有高降解能力固定化微生物载体耦合,实现微生物与曝气装置高效配合净化污染水体,从而达到高效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悬浮式曝气生物流化床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上端设有不锈钢网板,下端设有不锈钢板,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下方设有曝气单元,曝气单元固定在壳体上并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1) 侧壁安装有若干个浮球和重力球,浮球和重力球通过滑杆固定在壳体上。
所述的不锈钢网板采用不锈钢镀锌材质,孔径2-20mm不等。
所述的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内部装有固定化微生物载体,该载体采用聚丙烯材料制备成 0.5-2.5cm大小的尺寸,在水体中以悬浮状态存在,可以被不锈钢网板所阻隔,以保证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始终停留在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区中。
如图2所示,所述的曝气单元由输气管道和纳米曝气盘构成,输气管道是由多个输气支管组装而成,气泵将空气压缩后由进气口进入,经输气管道输送到纳米曝气盘,进而以微气泡形式释放到水体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18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