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支模作业的操作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16505.4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4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李恩华;王黎明;朱瀚;李家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E04G5/04;E04G5/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 地址: | 101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口 连接杆 横杆 扣件 操作平台 电梯井壁 承重杆 高层建筑电梯 本实用新型 门洞 支模 便于拆卸 倾斜设置 固定套 拆卸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支模作业的操作平台,包括电梯口平台、电梯口门洞和电梯井壁,所述电梯口平台和电梯井壁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承重杆,所述承重杆靠近电梯口平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杆,所述承重杆靠近电梯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从下到下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两个所述第一扣件通过第一横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扣件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电梯口门洞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可以减操作平台拆卸的次数,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便于拆卸组装,使用的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支模作业的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井剪力墙支模用的操作平台,是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从底部开始扎设直到顶层的方式,脚手架钢管及管卡的占用量大,租赁费用高,浪费大量的人工且不安全,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险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支模作业的操作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支模作业的操作平台,包括电梯口平台、电梯口门洞和电梯井壁,所述电梯口平台和电梯井壁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承重杆,所述承重杆靠近电梯口平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连接杆,所述承重杆靠近电梯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从下到下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两个所述第一扣件通过第一横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扣件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电梯口门洞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上方设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通过可调节高度的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平台板顶部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平台板上设有多个锁紧口,所述锁紧口内设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一端贯穿两个锁紧口并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栏杆。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衔接板上的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上端与衔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护栏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放置框。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衔接板和平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平台板上方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通过可以调节高度的伸缩机构与平台板连接,所述伸缩机构的两侧设有多个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平台板和工作台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平台板上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上端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多个等距设置的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与电梯口门洞的侧壁进行接触,可以对承重杆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操作平台更加的稳固;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液压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支模的高度不高时,可以调节第一液压缸带动平台板往上运动,使得操作平台支模的高度增加,可减少操作平台转移的次数,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时,可以调节平台板与电梯口门洞最顶部齐平,再将平台板与连接板分离,便于将操作平台从电梯井中取出,转移到另一个高度的电梯井内部,通过设置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杆和工作台之间的相互联系,当平台板上升高度极限时,支模人员可以站在工作台上,此时第二液压缸带动工作台有上升一个高度,此时支模的高度增加,减少操作平台拆卸的次数,提升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支模作业的操作平台实施例1的结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6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