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改善电极电迁移能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12660.9 | 申请日: | 2018-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4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吕奇孟;周弘毅;杨国武;霍子曦;曹衍灿;唐浩;胡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乾照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H01L3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330103 江西省南昌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附层 电极 发光二极管芯片 发光外延层 钝化层 电迁移 发光面 侧面 本实用新型 减小 覆盖 电极侧面 使用寿命 外界环境 粘附能力 裸露面 粘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电极电迁移能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发光外延层;设置于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一侧、且位于P型区的P型电极,及设置于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一侧、且位于N型区的N型电极;覆盖P型电极的侧面的第一粘附层,及覆盖N型电极的侧面的第二粘附层;覆盖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一侧裸露面、第一粘附层的侧面和第二粘附层的侧面的钝化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小P型电极和N型电极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面积,改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电极的电迁移现象,提高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粘附层和第二粘附层分别将电极和钝化层之间粘附固定,提高了电极与钝化层之间的粘附能力,减小钝化层自电极侧面脱落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电极电迁移能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英文为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出黄、绿、蓝等各种颜色的可见光及红外和紫外不可见光。与小白炽灯泡及氖灯相比,它具有工作电压和电流低、可靠性高、寿命长且可方便调节发光亮度等优点。
现有显屏模组所使用的小尺寸蓝绿LED芯片,其主要包括衬底、N型半导体、有源区、P型半导体,透明导电层、钝化层、P型电极和N型电极。由于显屏模组在使用时,模组内的LED芯片会长期处于逆偏压(通常为-5V)条件下。组成P型电极和N型电极的金属层容易在逆偏压下被空气中的水汽水解析出,使得LED芯片的电极发生电迁移现象,进而使得使电极脱落,导致死灯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电极电迁移能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第一粘附层、第二粘附层和钝化层对应将P型电极和N型电极的侧面覆盖进行保护,减小P型电极和N型电极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面积,进而改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电极的电迁移现象,提高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第一粘附层和第二粘附层分别将电极和钝化层之间粘附固定,提高了电极与钝化层之间的粘附能力,减小钝化层自电极侧面脱落的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改善电极电迁移能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
发光外延层,所述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包括P型区和N型区;
设置于所述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一侧、且位于所述P型区的P型电极,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一侧、且位于所述N型区的N型电极;
覆盖所述P型电极的侧面的第一粘附层,及覆盖所述N型电极的侧面的第二粘附层;
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外延层的发光面一侧裸露面、所述第一粘附层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粘附层的侧面的钝化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附层和/或所述第二粘附层为金属粘附层或TiN层。
可选的,所述金属粘附层为Ti层或Al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附层和所述第二粘附层的厚度范围均为5埃-500埃,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附层和所述第二粘附层的侧面均为粗化面。
可选的,所述钝化层为SiO2钝化层、SiN钝化层或Al2O3钝化层。
可选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范围为500埃-5000埃,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发光外延层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表面的N型半导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乾照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乾照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2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铟镓硒化学水浴沉积CSD整体设备
- 下一篇: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