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曝气增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02617.4 | 申请日: | 2018-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7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赵浩程;尹训松;陈骁旻;王惠泽;薛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 地址: | 20013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气管 进气管 曝气增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 压缩气囊 增氧装置 浮子 大气相通 单向气阀 波浪能 持续性 低消耗 溶解氧 气腔 海面 相通 燃料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底曝气增氧装置,包括可浮于海面的浮子,以及设置在浮子端面的压缩气囊;进一步包括与压缩气囊气腔相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单向气阀,进气管与大气相通,出气管延伸入海底。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增氧装置,利用波浪能增加海底溶解氧,其运行不需要使用燃料或电力,为一种低消耗、持续性强的海底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氧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为海底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中的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发展的重要要素。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近海海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海底缺氧现象越来越严重。
溶解氧是海洋中大多数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海底缺氧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特别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底栖生物,往往会受到毁灭性打击。溶解氧还会导致渔业生产遭受大规模的经济损失。此外,从全球生态学系统角度来看,海底缺氧影响了海洋生物化学过程,改变全球碳氮循环,危害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运用科技手段,为海底水体补充氧气,遏制海底缺氧现象的进一步蔓延,改善海底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增氧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需要借助电力或燃油,利用气泵等增氧。这种增氧装置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远海电能传输需要搭建电力线缆,成本较高,因此这种增氧装置不适用于远海领域。
(2)不使用电能,但由于结构不合理,增氧效果有限。例如,公开号为CN103739062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子式的掺气装置。包括浮子、充气筒、活塞及气管,其通过浮子上下运动带动活塞运动,将活塞腔内的气体输送至海底。由于浮子到活塞的传动属于机械传动,运动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影响增氧效果。此外,该装置的活塞与充气筒之间的密封性也极易受到复杂海洋环境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使用条件限制、不使用电能、可持续性增氧的海底增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海底曝气增氧装置,包括可浮于海面的浮子,以及设置在浮子端面的压缩气囊;进一步包括与压缩气囊气腔相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单向气阀,进气管与大气相通,出气管延伸入海底。
优选的是,增氧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海底的固定桩,所述浮子穿过固定桩并可沿固定桩上下运动。
优选的是,压缩气囊顶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桩进一步穿过固定板,以固定固定板。
优选的是,压缩气囊采用橡胶材质,且气囊主体为风琴褶状。
优选的是,进气管为刚性结构,出气管与气囊相接处为刚性结构,深入海下的部分为柔性结构。
优选的是,出气管深入海底的部分,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增氧装置,利用波浪能增加海底溶解氧,其运行不需要使用燃料或电力,为一种低消耗、持续性强的海底增氧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海底增氧装置由于不使用电力,因此其不受使用环境的限制,可以应用在离岸较远的海域。
3、采用固定桩限制浮子的运动,同时固定气囊固定板,以保证整个曝气装置稳定的工作。
4、进气管及出气管与气囊连接部分均为刚性结构,可以保证稳定的进气和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港疏浚有限公司,未经中港疏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2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导流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污水处理曝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