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凝结水及乏汽回收混合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28975.5 | 申请日: | 2018-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7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平;程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7D1/00 | 分类号: | F17D1/00;F17D3/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管路 乏汽回收 加热盘管 导流管 支管路 混合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 蒸汽凝结水 受热设备 进汽阀 疏水器 流体流动方向 焊接方式 节能减排 依次连通 凝结水 无动力 汽蚀 水击 开口 垂直 震动 主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凝结水及乏汽回收混合输送装置,其包括进汽阀、加热盘管、受热设备、疏水器、支管路、主管路、90度弯头和导流管;所述进汽阀、加热盘管、疏水器、支管路、90度弯头、导流管和主管路之间依次连通,所述加热盘管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受热设备内,所述支管路从所述主管路上方垂直插入所述主管路内,通过90度弯头与导流管保持开口朝向与所述主管路流体流动方向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消除凝结水和乏汽回收在无动力混合输送时产生强烈震动和水击、汽蚀现象,既节能减排又使用安全,且方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节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凝结水及乏汽回收混合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工业管道及仪表管线的伴热、重油罐区的加热与维温,通常供热介质为低压蒸汽,经由蒸汽疏水阀会排放出大量的高温凝结水和低压乏汽,直接排放会造成热能和高质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要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在闭式凝结水回收中,蒸汽疏水阀在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漏汽,同时减压过程本身会部分汽化,造成凝结水回收输送呈汽液两相流动。主管路中的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当遇到来自支管垂直方向的流体时,主管路流体突然受到支管路流体带来的阻力,流态会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管道受力发生变化,使管路发生强烈震动或水击、汽蚀现象,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现有技术是通过汽液分离装置将凝结水和乏汽分开,液体通过机泵输送,汽体通过管道输送,但存在电力敷设、机泵安装场地受限、设备投资和设备维护问题,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既不方便也不节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凝结水及乏汽回收混合输送装置,解决凝结水和乏汽在无动力设备输送过程中产生强烈震动问题,实现既节能减排又本质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蒸汽凝结水及乏汽回收混合输送装置,其包括进汽阀、加热盘管、受热设备、疏水器、支管路、主管路、90度弯头和导流管,所述进汽阀、所述加热盘管、疏水器、支管路、90度弯头、导流管和主管路之间依次连通,所述加热盘管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受热设备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管路从所述主管路上方,垂直插入所述主管路内,通过90度弯头与所述导流管以焊接方式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在所述主管路中心线上方,并保持与主管路中心线平行,其开口朝向与所述主管路流体流动方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所述导流管长度为200~300mm。
进一步,所述支管路的流通面积占所述主管路流通面积为4~16%,优选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受热设备可以是储罐、管道、塔器或容器中的任意一个,且可多组并联,共用一个主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支管路从主管路上方插入主管路内,通过90度弯头与导流管保持开口朝向,并与主管路流体流动方向保持一致,可消除凝结水和乏汽回收在无动力输送时产生强烈震动、水击和汽蚀现象,避免损坏管道和与之相连接的设备,做到既节能减排又使用安全,且方便实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2 为支管路与主管路连接剖面图;
附图说明,1.进口阀、2. 加热盘管、3. 受热设备、4. 疏水器、5. 支管路、6. 主管路、7. 90度弯头、8. 导流管、9. 主管路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89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