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加压型缝合锚钉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502259.X | 申请日: | 201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柴益民;陈道运;何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锚钉 加压栓 本实用新型 加压 动力加压型 肌腱缝合 缝合 动力加压槽 不良事件 缝合固定 骨质疏松 关节活动 肌腱损伤 拉伸应力 骨组织 固定孔 螺纹部 压应力 滑动 肌腱 拨出 侧方 对骨 缝线 近端 远端 松动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加压型缝合锚钉,包括锚钉主体和动力加压栓两个部分。锚钉主体部分包括锚钉头部、体部、尾部、动力加压槽和螺纹部;动力加压栓,包括动力加压栓主体和缝线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加压锚钉在肌腱缝合固定时通过动力加压栓由远端向近端滑动,使锚钉主体向侧方加压,加强了锚钉在骨内的固定强度,且在关节活动时,将肌腱的拉伸应力转化为锚钉对骨组织的压应力,可有效防止锚钉固定时出现松动、拨出等不良事件。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加压锚钉适合所有肌腱损伤的骨组织缝合固定,尤其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肌腱缝合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肌腱损伤修复的微创缝合锚钉,尤其适合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的肌腱修复固定。
背景技术
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损伤是骨科常见的伤病,临床上常用缝合锚钉将损伤的肌腱残端固定到骨组织,以恢复肌腱的正常结构和关节功能,通过腱骨愈合达到最终固定的目的。
腱骨愈合的过程需要肌腱与骨端的粗糙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并有牢固的接触稳定性。因此,锚钉在骨内的固定强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目前市场现有的缝合锚钉多数是在锚钉的主体设有螺纹结构,通过预钻一个直径略小于锚钉直径的通道,再通过旋转拧入或直接打入骨内,达到固定的目的。然而锚钉多为直径3.5mm以下的微型锚钉,通过螺纹与骨组织产生的加压稳定性有限。临床上锚钉固定后出现锚钉松动、拨出,导致固定失效、手术失败的现象常有发生,特别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病例,以及在关节活动范围大、肌腱力量强大肩肘等关节部位更容易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尚无可靠、稳定的技术防止缝合锚钉在骨内松动、拨出,引起固定失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固定方式的动力加压型缝合锚钉,在固定初时阶段,收紧缝线时,通过动力加压栓的滑动加压达到锚钉在骨内的初始稳定。在关节活动时,将肌腱、韧带收缩的拉伸应力转换为锚钉主体对周围骨的挤压应力,进一步增强锚钉在骨内的稳定性,促进腱骨愈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加压型缝合锚钉,包括锚钉主体和锚钉动力加压栓两部分,所述锚钉主体为一体结构,包括锚钉头部、锚钉体部、锚钉尾部、锚钉动力加压槽和螺纹部;所述锚钉体部位于锚钉头部和锚钉尾部之间,所述锚钉头部的底边为圆角结构,所述锚钉尾部为多边体结构,从所述锚钉尾部上表面的中心沿锚钉主体的径向开设有伸向锚钉头部的锚钉动力加压槽,所述锚钉动力加压槽横断面的面积从锚钉尾部到锚钉头部逐渐增大;
所述锚钉动力加压栓为一体结构,所述锚钉动力加压栓包括动力加压栓主体和缝线固定孔,所述锚钉动力加压栓的结构与所述锚钉动力加压槽的结构相匹配,所述锚钉动力加压栓的高度小于锚钉动力加压槽的高度并容纳在锚钉动力加压槽内进行滑动,所述缝线固定孔为设置在靠近锚钉头部的动力加压栓主体一端的圆形通孔,与所述缝线固定孔相对的锚钉主体的外表面沿径向开设有一对与锚钉动力加压槽相连通的切口,一对所述切口的形态与所述动力加压栓的形态相一致并暴露出所述缝线固定孔,一对所述切口与所述缝线固定孔连通形成缝线穿入通道;所述螺纹部对称设置在以连通一对切口的平面为对称面的所述锚钉主体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锚钉头部的高度占锚钉主体高度的1/5-1/3,所述锚钉头部的横断面的长径小于包含螺纹部的锚钉主体的横断面长径;所述锚钉体部的高度占锚钉主体高度的1/3-3/5;所述锚钉尾部的高度占锚钉主体高度的1/5-1/3,所述锚钉尾部为4-6边体的等边多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锚钉头部的高度占锚钉主体高度的1/4,所述锚钉体部的高度占锚钉主体高度的1/2,所述锚钉尾部的高度占锚钉主体高度的1/4,所述锚钉尾部为等6边体结构。
一种技术方案:矩形动力加压型缝合锚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2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月板缝合保护板
- 下一篇:胸腹腔镜手术用缝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