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51057.7 | 申请日: | 201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1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茜;杨子发;段兴中;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卡子 第一表面 延伸部 侧边 卡接结构 支撑板 第二表面 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 多功能线 间接连接 卡接方式 相对设置 承载线 卡接端 平板状 线束槽 容置 线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子,该卡子包括有呈平板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边形成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边形成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表面构成一容置线束的线束槽。第二延伸部的顶端形成有第一卡接结构;支撑板的第二表面形成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卡子为多功能线束卡子,既可以承载线束,又可以连接两个零部件。所述卡子的两个卡接端卡接结构不同,可以通过所述卡子间接连接的方式,解决两个零部件因为卡接方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连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子。
背景技术
基于基础车结构限制原因,改制后的车型,车身上的原安装点需要继续使用,但新的车身内饰件无法设计传统卡接结构,不能与原安装点配合,导致新的车身内饰件与车身无法连接,给汽车改制的研发与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卡子,以解决车型改制后,新的车身内饰件与车身无法连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子,包括:呈平板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边形成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边形成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表面构成一容置线束的线束槽;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顶端形成有第一卡接结构;
所述支撑板的第二表面形成有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U形悬臂卡接结构。
进一步的,U形悬臂卡接结构包括两个悬臂,其中,与所述线束槽相邻的悬臂上端设置有一挂钩,挂钩设置于悬臂内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有两个插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中部。
进一步的,第二卡接结构包括有第一插接片与第二插接片,第一插接片与第二插接片并列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片包括第一侧表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表面;
所述第二插接片包括第三侧表面和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与第三侧表面均为平面;
所述第二侧表面与第三侧表面相对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插接片的第一侧表面和与第二侧表面之间的厚度,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插接片的第三侧表面和与第四侧面之间的厚度,在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线束槽为U形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有一线束容置面,所述线束容置面为弧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有一线束容置面,所述线束容置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卡子为多功能线束卡子,既可以承载线束,又可以连接两个零部件。该卡子的两个卡接端卡接结构不同,可以通过所述卡子,间接连接的方式,解决两个零部件因为卡接方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连接的问题。解决了汽车改制后,新的车身内饰件无法设计传统卡接结构,所导致的与原来安装点无法连接的问题,缩短了研发与设计周期,提高了汽车改制效率,可以有效降低汽车改制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1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金属U型卡扣
- 下一篇:一种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