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壤修复筛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07050.5 | 申请日: | 2018-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8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三和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7B1/28;B07B1/42;B07B1/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装置 土壤修复 筛分板 底板 筛分装置 导向板 筛分箱 出料管 底座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连接 导向构件 高度调节 驱动装置 筛分设备 出料口 过滤孔 进料口 收集筒 低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筛分设备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筛分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筛分箱、筛分板、底板、驱动装置和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筛分箱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筛分板设置在筛分箱内,所述筛分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筛分箱内还倾斜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处于筛分板的下方,所述筛分箱上还设有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处于导向板的低端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和底座,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且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底板,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改变底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这种土壤修复筛分装置其能够根据收集筒的高度调节出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适用范围较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筛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筛分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因此,土壤修复技术极为重要,在土壤修复技术中涉及到对土壤的筛分,需要将土壤中的砖块、石块等杂质筛分出来。
目前,公告号为10561836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土壤筛选机,它包括底架、进料口、出料口和筛选装置,所述进料口处设有调节插板,所述底架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筛选装置相连,所述振动架两外侧设有支撑架,振动电机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振动架两内侧均设有至少两道第一滑槽,振动筛分别滑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不同层的振动筛的筛孔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振动架上侧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底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上设有与其滑接的耙子,所述防尘盖底部还设有气缸,所述出料口两侧设有挡板,所述出料口的宽度从头部到尾部逐渐减小且出料方向均不同。
这种土壤筛选机虽然能够对土壤进行筛分,且在筛分时,需要在出料口下方放置收集土壤的收集筒,但是出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收集筒的高度不能超过出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适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筛分装置,其能够根据收集筒的高度调节出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适用范围较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土壤修复筛分装置,包括筛分箱、筛分板、底板、驱动装置和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筛分箱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滑块嵌设在第一滑轨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转轴和偏心轮,所述转轴通过支架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转轴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转轴,所述偏心轮设置在转轴上,且所述偏心轮抵触于筛分箱底部,所述筛分箱上设有进料口,所述筛分板设置在筛分箱内,所述筛分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筛分箱内还倾斜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处于筛分板的下方,所述筛分箱上还设有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处于导向板的低端处,还包括升降装置和底座,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且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底板,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改变底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筛分土壤时,根据筛分土壤的多少选择相应的收集桶,并根据收集桶的高度对底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启动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能够改变底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出料管上的出料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土壤修复筛分装置能够与不同高度的收集桶配合使用,增大了适用范围。
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丝杠、螺母座、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丝杠通过支撑架设置在底座上,且所述丝杠与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丝杠靠近底座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电机,所述螺母座套设在丝杠上,所述螺母座通过连接架连接于底板,所述下连杆铰接于底座,所述下连杆背离底座的一端铰接上连杆,所述上连杆背离下连杆的一端铰接于螺母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三和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三和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7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