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内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59925.9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1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王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8/12 | 分类号: | A61B8/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处置器具 穿刺通道 探头部 超声 本实用新型 超声内镜 伸出 医疗设备领域 前端硬质部 误伤 超声图像 穿刺 穿刺针 导出口 头端 盲区 血管 神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内镜,其插入部的头端包括前端硬质部、超声探头部和用于处置器具伸出的处置器具通道导出口;超声探头部包括穿刺通道,处置器具可从穿刺通道伸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超声探头部上设置穿刺通道,使得处置器具在一离开穿刺通道后便会立刻显示在超声图像上,从而可以消除穿刺盲区,进而消除穿刺针误伤到组织、血管、神经等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声内镜。
背景技术
医用电子内窥镜是消化道、呼吸、耳鼻喉、泌尿等危害国民健康的多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手段,然而仅依靠表面成像的电子内镜难以对不具表面特征的病变进行诊断,因此同时获取高清晰度的表面图像和组织的深度结构信息对早期病变尤其是早癌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光学和超声复合成像的超声内窥镜系统具有重大医学价值,医用超声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其与多种新兴介入、治疗技术相融合,为产品带来了无限拓展的天地。
目前应用于介入、治疗的超声内镜是微凸阵阵列,介入手术器械从处置器具通道口中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穿刺取样、抽液或治疗。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穿刺针1从处置器具通道伸出后,还需移动一段距离(穿刺最小可视距离L)后才能在超声图像上成像,即穿刺针伸出后至成像之前会形成穿刺盲区,穿刺盲区使得介入手术存在穿刺针误伤到组织、血管、神经等的风险,穿刺最小可视距离L的值越小,对应的风险越低,然而受限于目前超声内镜的结构,只能减小穿刺盲区,而不能彻底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内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彻底消除穿刺盲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声内镜,其插入部的头端包括前端硬质部、超声探头部和处置器具通道,处置通道具有用于处置器具伸出的处置器具通道导出口,超声探头部包括穿刺通道,处置器具可从穿刺通道伸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穿刺通道设置在处置器具通道导出口的延伸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处置器具通道导出口设于穿刺通道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穿刺通道设置于超声探头部的中心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超声探头部具有与内镜的插入轴线所在平面平行的超声扫描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穿刺通道为沿处置器具伸出方向上的超声探头部开口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超声探头部沿深度方向包括声透镜、匹配层、压电阵元、背衬层,超声探头部开口凹槽在深度方向上至少贯穿声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超声探头部上设置穿刺通道,使得处置器具在一离开穿刺通道后便会立刻显示在超声图像上,从而可以消除穿刺盲区,进而消除穿刺针误伤到组织、血管、神经等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穿刺针的穿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声内镜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超声内镜使用时的正视图;
图1与图3中的虚线指代成像区域,图中所示的成像区域仅为示意,其形状、大小与实际情况无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9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内镜连接件和一种超声内镜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神经内科的叩击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