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屈服点抗震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50333.0 | 申请日: | 2018-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4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贺涛;李莹莹;段文龙;崔志春;孟冬晔;茹营;刘林行;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贺涛 |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赵倩 |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筏板 木框架 抗震垫 抗震 钢板 抗震橡胶 屈服点 本实用新型 间隔布置 外部设置 地震力 防震孔 外边缘 榫接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屈服点抗震钢板,其特征是在筏板基础外部设置木框架,木框架由四块木头组成,相邻木头之间采用榫接,筏板基础外边缘设置抗震垫块,抗震垫块由抗震钢板和抗震橡胶块组成,抗震钢板和抗震橡胶块间隔布置,抗震垫块宽度和长度均为60-80mm;抗震垫块将筏板所遇到的地震力传递给木框架;当筏板基础小于等于400mm时,木框架设置一榀或者二榀;当筏板基础大于400mm时,木框架设置二榀或者三榀;离筏板基础边缘700-800mm部位设置防震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震构造,特别涉及低屈服点抗震钢板。
背景技术
在抗震设防区,部分框架结构建筑物在竖向承力方面可能能达到要求,但是抗震性能却达不到要求。抗震性能主要表现在框架柱的延性不够,框架梁的刚度不够,基础抗震能力不足。如果不在基础抗震性能方面进行加强,那么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会出现破坏,对这些建筑物基础进行抗震加固,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不致受到破坏是工程人员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筏板基础外部设置木框架,木框架由四块木头组成,木头直径为140-160mm,相邻木头之间采用榫接,木头榫头凸出长度为30-40mm,榫头采用圆形,榫头直径为30-40mm,圆形榫头在外部地震力的作用,会产生旋转滚动,通过旋转作用耗散了地震能量。筏板基础外边缘设置抗震垫块,抗震垫块间距为300-400mm,抗震垫块由抗震钢板和抗震橡胶块组成,抗震钢板和抗震橡胶块间隔布置,抗震钢板厚度为8-10mm,抗震橡胶块厚度为20-25mm,抗震垫块宽度和长度均为60-80mm。抗震垫块将筏板所遇到的地震力传递给木框架,木框架的弹性变形会缓解筏板承受力。施工时剥离筏板基础保护层混凝土,将缓震块的抗震钢板焊接在筏板基础内裸露钢筋。
当筏板基础小于等于400mm时,木框架设置一榀或者二榀;当筏板基础大于400mm时,木框架设置二榀或者三榀。
为了进一步缓解筏板基础的地震力,离筏板基础边缘700-800mm部位设置防震孔,防震孔间距为1.3-1.4m,防震孔直径为300-400mm,对于粘性土,防震孔深度大于15m且小于等于18m;对于砂性土,防震孔深度大于12m且小于等于15m。
防震孔用钻机取土后放入带透水纺布的竹笼进行护壁避免塌孔,竹笼外面包裹透水纺布,透水纺布用铁丝固定在竹笼上。防震孔内填塞聚苯泡沫块,防震孔可以阻隔地震水平力路径的传递,防震孔内聚苯泡沫块可以有效缓冲地震力。
本实用新型纠偏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筏板基础外部抗震设施示意图;
图2为木头榫头示意图;
图3为抗震垫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在筏板基础外部设置木框架2,木框架2由四块木头组成,木头直径为150mm,相邻木头之间采用榫接,木头榫头凸出长度为35mm,榫头采用圆形,榫头直径为35mm,圆形榫头在外部地震力的作用,会产生旋转滚动,通过旋转作用耗散了地震能量。筏板基础外边缘设置抗震垫块1,抗震垫块1间距为300-400mm,抗震垫块1由抗震钢板4和抗震橡胶块5组成,抗震钢板4和抗震橡胶块5间隔布置,抗震钢板4厚度为10mm,抗震橡胶块5厚度为20mm,抗震垫块1宽度和长度均为70mm。抗震垫块1将筏板所遇到的地震力传递给木框架2,木框架2的弹性变形会缓解筏板承受力。施工时剥离筏板基础保护层混凝土,将缓震块的抗震钢板4焊接在筏板基础内裸露钢筋。木框架2设置一榀。
为了进一步缓解筏板基础的地震力,离筏板基础边缘700mm部位设置防震孔3,防震孔3间距为1.35m,防震孔3直径为350mm,防震孔3深度为1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贺涛,未经杨贺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0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