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收集管道防堵塞反冲洗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40806.1 | 申请日: | 201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8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潘蓉蓉;石伟伟;仲宝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F17D3/01;F17D5/00;B08B9/0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吴雯珏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收集管 反冲洗 蒸汽伴热管 排液管 废气收集管道 反冲洗结构 防堵塞 探测点 风速 负压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并排布置 截止阀 吹入 蒸汽 冲洗 中和 堵塞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废气收集管道防堵塞反冲洗结构,包括主废气收集管和蒸汽伴热管,所述主废气收集管上设有若干反冲洗点,针对每个反冲洗点均设有排液管,所有排液管均与主废气收集管连通;主废气收集管和蒸汽伴热管并排布置;每个反冲洗点处均有蒸汽伴热管的一端连通至主废气收集管和/或对应的排液管中;所述主废气收集管的每个反冲洗点处均设有一负压风速探测点;在工作状态下,当某一反冲洗点处的负压风速探测点检测到该反冲洗点处主废气收集管存在堵塞,则对应下一个反冲洗点处的蒸汽伴热管上的截止阀打开,将蒸汽伴热管上的蒸汽吹入该反冲洗点处的主废气收集管中和/或、经由对应的排液管进入该反冲洗点处的主废气收集管中,以实现反冲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易凝结废气收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收集管道防堵塞反冲洗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废气收集系统主要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废气诸如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气体等的收集,其中主要包括如焦化厂含萘废气、含硫废气等易凝结易液化废气的收集。
原有对易凝结的废气收集时由于所收集废气的低沸点特性只能就近按区域设立处理站,无法铺设长管线,集中处理。尤其对于特别分散、气量又小的无组织废气的处理价格昂贵。
另外,传统的废气收集系统在收集废气时由于所收集的废气凝结或沸点很低,在对一定温度的废气产生装置进行收集后所收集的废气成分立即在管道收集口处进行凝结,经常造成堵塞,对后续的收集产生很大影响。而易液化的废气在长管路收集时在长管道的低液位点容易产生蒸汽凝结,堵塞管道。
鉴于此,提出一种废气收集管道防堵塞反冲洗结构是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收集管道防堵塞反冲洗结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含有水蒸气的废气在长时间收集后会在收集管道内产生液化从而堵塞管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收集管道防堵塞反冲洗结构,包括主废气收集管和蒸汽伴热管,所述主废气收集管上设有若干反冲洗点,针对每个反冲洗点均设有排液管,所有排液管均与主废气收集管连通;
所述主废气收集管和蒸汽伴热管并排布置;每个反冲洗点处均有蒸汽伴热管的一端连通至主废气收集管和/或对应的排液管中;所述主废气收集管的每个反冲洗点处均设有一负压风速探测点;
在工作状态下,当某一反冲洗点处的负压风速探测点检测到该反冲洗点处主废气收集管存在堵塞,则对应下一个反冲洗点处的蒸汽伴热管上的截止阀打开,将蒸汽伴热管上的蒸汽吹入该反冲洗点处的主废气收集管中和/或、经由对应的排液管进入该反冲洗点处的主废气收集管中,以实现反冲洗。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废水收集桶,所述废水收集桶设置在排液管的开口下方。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废气收集管中还设有风量调节阀。
3、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废气收集管中还设有管道阻火器,每个管道阻火器均安装在每个对应反冲洗点的负压风速探测点后面,以防止易燃废气燃烧。
4、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废气收集结构,所述废气收集机构采用收集罩,该收集罩设在主废气收集管的输出末端。
5、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废气收集管上设有若干支路废气收集管,对应的支路废气收集管处均设有支路蒸汽管,所述支路蒸汽管的一端连通至支路废气收集管中。
6、上述方案中,所述支路蒸汽管的另一端分成两路,一路与排液管通过一Y型三通焊接连通,另一路上设有一截止阀和一疏水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0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