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基站发电机排气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12679.4 | 申请日: | 2018-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2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洪球;孟正彪;尹进;尹胜;李智军;尹梅春;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维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4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管道 尾气排放管 吸收处理装置 改进型 基站 碱法 本实用新型 发电机排气 处理装置 排气支管 吸附棉 排气处理装置 发电机尾气 两端设置 尾气处理 烟气检测 传感器 三通阀 循环碱 发电机 滤网 水池 污染物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基站发电机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吸附管道、碱法吸收处理装置和尾气排放管,吸附管道的两端设置有滤网,吸附管道中还设有吸附棉,吸附棉均匀的放置在吸附管道内部,吸附管道的一端与发电机尾气管道相连接,吸附管道另一端与碱法吸收处理装置相连接,碱法吸收处理装置后端连接有尾气排放管,尾气排放管上设有烟气检测传感器和三通阀,尾气排放管上设有排气支管,排气支管直接连接到循环碱水池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基站发电机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程度的改进型排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基站发电机排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确保基站通讯系统长时间保持正常运转,在公司所属地的每个基站都会安装有燃料发电机,确保在市电停电情况下能使用发电机给基站用电设备供电。基站常用的发电机通常为汽油发电机或柴油发电机。发电机通常由发动机驱动,发动机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作循环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是通过燃烧气缸内的燃料,产生动能,驱动发动机气缸内的活塞往复的运动,由此带动连在活塞上的连杆和与连杆相连的曲柄,围绕曲轴中心作往复的圆周运动,而输出动力的。
发动机在汽油燃烧后的尾气可能有大量固定颗粒、SO2、NOX、CO、CH等气态污染物和其它含碳有机残留物等,对基站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会时常遭到投诉或被环保部门要求整改,给企业造成损失,另外,尾气中的固体颗粒会粘附在排气管的内部,时间长了会造成排气管的阻塞,而清洗工作也很难进行。
基于以上现状,需要一种可降低基站发电机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程度的改进型排气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基站发电机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程度的改进型排气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改进型基站发电机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吸附管道、碱法吸收处理装置和尾气排放管,所述吸附管道的两端设置有滤网,所述吸附管道中还设有吸附棉,所述吸附棉均匀的放置在吸附管道内部,所述吸附管道的一端与发电机尾气管道相连接,所述吸附管道另一端与碱法吸收处理装置相连接,经过吸附管道处理过的烟气直接进入碱法吸收处理装置中,所述碱法吸收处理装置后端连接有尾气排放管,所述尾气排放管上设有烟气检测传感器和三通阀,所述烟气传感器用于检测尾气排放管中的烟气是否达到排放标准,所述尾气排放管上设有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直接连接到循环碱水池中,可对不达标烟气进行二次净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滤网为金属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三通阀为三通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吸附棉由熔喷聚丙烯制成。
优选的,所述吸附管道与发电机尾气管道通过法兰或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碱法吸收处理装置选取为旋风喷淋塔,所述旋风喷淋塔外部连接循环碱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基站发电机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程度的改进型排气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改进型排气处理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维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维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2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