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反应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14535.5 | 申请日: | 2018-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谢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0;B01J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 地址: | 31411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控制阀 反应腔 釜体 第二进液管 第一进液管 环氧大豆油 本实用新型 生产反应釜 温控装置 控制反应物 安全性能 釜体内部 加热装置 冷却装置 生产技术 温度测量 自动开闭 出料口 进料口 进液 灵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氧大豆油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进料口、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以及出料口,所述釜体内部开设有反应腔,所述釜体上设置有根据反应腔内液体温度以控制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进液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与设置于第一进液管上的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二进液管上的第二温度控制阀,所述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二温度控制阀的温度测量端安装于釜体底部。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二温度控制阀更具反应腔内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根据反应腔内温度实现自动开闭从而控制反应物的加入,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敏,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氧大豆油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环氧大豆油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聚氯乙烯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是国际认可的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学工艺助剂。
环氧大豆油生产主材料是50%过氧化氢、85%甲酸以及一级豆油,生产环氧大豆油时常用的反应设备为反应釜,环氧化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在反应前期滴加过氧化氢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55~65℃,反应后期保温阶段温度控制在75-85℃。
双氧水与甲酸反应生成过氧甲酸,过氧甲酸再与大豆油发生环氧化反应,反应释放出的甲酸与双氧水再次反应,该反应过程为放热过程,使得反应釜内温度上升,反应的速度与双氧水和甲酸的量成正相关,当温度升高而持续向反应釜内通入双氧水和甲酸时容易使反应釜温度过高,双氧水和过氧甲酸在温度升高后容易分解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反应釜,能够在反应釜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双氧水和甲酸的通入,从而增大反应的安全性避免反应釜爆炸。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生产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进料口、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以及出料口,所述釜体内部开设有反应腔,所述釜体上设置有根据反应腔内液体温度以控制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进液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与设置于第一进液管上的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二进液管上的第二温度控制阀,所述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二温度控制阀的温度测量端安装于釜体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口用于投入大豆油及反应催化剂等,第一进液管用于向反应腔加入双氧水,第二进液管用于向反应腔加入甲酸,加入装置用于给前期反应进行加热,冷却装置用于给反应釜降温,出料口用于排出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在反应的过程中利用温控装置对反应腔内的反应物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一温度控制阀和第二温度控制阀分别对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流量、流速进行控制,减少或停止双氧水与甲酸的通入,避免双氧水与甲酸受热发生分解释放气体使反应釜受压爆炸,从而提升反应釜以及反应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进液总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通过进液总管与反应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双氧水与甲酸再进液总管中互相混合,提前发生反应生成过氧甲酸,从而节约反应时间,并且部分反应的热量能够提前产生、提前散发,减小物料进入反应腔以后反应释放的总热量,从而提升了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装置包括设置与进液总管上的第三温度控制阀,所述第三温度控制阀的测量端安装于釜体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温度控制阀检测反应腔的温度并通过反馈的温度控制进液总管的开闭以及流速与第一温度控制阀、第二温度控制阀形成两道安全控制阀门,使得温控的效果更好,提升了反应釜以及反应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上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安装有泄压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4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用可视化多通道光化学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有机硅乳液聚合的反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