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温恒压反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79732.8 | 申请日: | 2018-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余汉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汉锡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F23G7/06;F23G5/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3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焚烧 气筒 恒压 反应釜本体 恒温恒压 连通 热量回收管道 空气进气口 反应系统 换热系统 换热装置 出气口 反应釜 排水管 点燃装置 进水装置 螺旋管道 余热回收 重新利用 出水管 输出端 增压泵 包覆 外壁 缠绕 体内 燃烧 输出 | ||
一种恒温恒压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本体、溢气焚烧结构和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进水装置、焚烧热量回收管道、由螺旋管道缠绕构成的换热装置、出水管、增压泵和排水管;换热装置包覆在反应釜本体外壁或贴在反应釜本体内壁。反应釜本体顶部的设有恒压溢气筒,溢气焚烧结构与恒压溢气筒顶部连接;焚烧热量回收管道位于溢气焚烧结构上部;溢气焚烧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燃烧室,本体上设有空气进气口和出气口;空气进气口内连通燃烧室一侧,出气口连通燃烧室另一侧;恒压溢气筒的输出端连通燃烧室中部,围绕恒压溢气筒的输出端的燃烧室底部设有多个电磁点燃装置。该反应釜能将可燃溢气燃烧,重新利用余热回收,完成恒温恒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具有温度和压力要求且反应物具有可燃气体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由于当前使用的生产反应釜,由于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且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再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具有可燃气体溢气和具有稳定压力要求的反应工艺的反应釜,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它们能量的利用率高,能够形成恒温恒压,同时又兼顾安全生产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恒温恒压反应系统,包括反应釜本体、溢气焚烧结构和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系统包括进水装置、焚烧热量回收管道、由螺旋管道缠绕构成的换热装置、出水管、增压泵和排水管;由螺旋管道缠绕构成的换热装置包覆在反应釜本体外壁或贴在反应釜本体内壁;
反应釜本体顶部的设有恒压溢气筒,溢气筒内设有超过一定压力阈值即打开的单向泄压阀;溢气焚烧结构与恒压溢气筒顶部连接;焚烧热量回收管道位于溢气焚烧结构上部;
焚烧热量回收管道包括位于溢气焚烧结构上方的加热盘管,加热盘管通过管道连接换热装置;
溢气焚烧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燃烧室,本体上设有空气进气口和出气口;空气进气口内连通燃烧室一侧,出气口连通燃烧室另一侧;恒压溢气筒的输出端连通燃烧室中部,围绕恒压溢气筒的输出端的燃烧室底部设有多个电磁点燃装置;空气进气口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和电磁点燃装置联动开启;出气口设有单向出气结构,所述单向出气结构是孔径内侧小外侧大的阶梯通孔;
所述进水装置通过第一单向水阀连入加热盘管,加热盘管输出端连接螺旋管道,螺旋管道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增压泵连接两路管道,其中一路管道连回加热盘管,另一路管道通过第二单向水阀连接排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之间的反应釜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进水装置包括蓄水箱、顶部防尘罩、进气单向阀和水箱温度传感器;蓄水箱上设有外接进水管,蓄水箱顶部开有进气口,顶部防尘罩罩在进气口,进气单向阀位于进气口和进气口之间;蓄水箱通过第一单向水阀连入加热盘管,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信号连接并控制进水单向阀。
作为优选,排水管连回进水装置中的蓄水箱。
作为优选,恒压溢气筒包括与反应釜本体连为一体的变径溢气筒本体,连接套管以及和与溢气焚烧结构的本体连为一体的连接管段;变径溢气筒本体上端设有第一外螺纹,连接管段设有第二外螺纹,连接套管两端设有分别与第一外螺纹、第二外螺纹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多个电磁点燃装置以恒压溢气筒的输出端为中心,排除呈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汉锡,未经余汉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9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双层外壳微胶囊装置
- 下一篇:烟气净化反应器及其顶部出口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