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垫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09585.7 | 申请日: | 2018-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罗长磊;李增强;辛宪秀;刘焱森;张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罗晓鹏 |
| 地址: | 2017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避让槽 垫板 汽车覆盖件模具 垫板结构 凹设 成形 镶块 模具 上下错位设置 空穴 本实用新型 结构型式 加工机 避让 底面 界定 模架 取料 受力 压裂 延伸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垫板结构,所述垫板的顶面上凹设成形有若干第一避让槽,所述底面上凹设成形有若干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上下错位设置;所述垫板的第一避让槽与镶块的底面共同界定形成避让空穴。借此,通过修改垫板的结构型式,在垫板上增加相应逃料,以解决现有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机的技术问题,并在取料不成功导致模具上出现两张料片时,使模具受力后会首先把垫板压裂,从而达到保护镶块和模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模具的垫板结构,其主要用于但不限于汽车覆盖件的生产。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是指覆盖发动机、底盘,构成驾驶室、车身的金属薄板制成的空间形状的表面或内部零件。汽车覆盖件在工艺设计、模具加工、设备选择及质量控制(尺寸公差、形状精度、零件刚度、表面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与一般冲压零件不同的特点。
如图1所示,显示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10的使用状态,其主要包括若干镶块11以及若干垫板12组成,所述镶块11及垫板12皆为钢块结构,所述镶块11上设有模穴,用以加工形成产品13。其中,在目前的汽车覆盖件模具10中,垫板12由于能给模具调试过程带来诸多便利而获得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垫板12使用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调整垫板12的厚度来调整模具间隙,从而制成想要的产品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模具在量产零件时,经常会出现下端拾器或下料吸盘在模具成型完成后取料不成功的情况。例如,产品未取出,但上料端拾器仍在工作,从而导致模具中出现两张料片,导致轻则镶块压裂,重则模架压裂的不良结果,且由于镶块、模架的重新制作周期较长,一旦损坏将直接影响模具的量产进度,有现有的汽车覆盖件模具显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基于成本、生产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模具设计通常控制在紧凑的空间内,构成模具的每个钢块都可能要辅助实现多种动作的完成。是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垫板结构,通过修改垫板的结构型式,在垫板上增加相应逃料,以解决现有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机的技术问题,并在取料不成功导致模具上出现两张料片时,使模具受力后会首先把垫板压裂,从而达到保护镶块和模架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垫板结构,所述模具包括镶块及垫板,所述垫板成形有相对的顶面及底面,所述垫板的顶面与所述镶块的底面接触;其中,所述垫板的顶面上凹设成形有若干第一避让槽,所述底面上凹设成形有若干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上下错位设置;所述垫板的第一避让槽与所述镶块的底面共同界定形成避让空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垫板的顶面在所述若干第一避让槽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一平凸部;所述垫板的底面在所述若干第二避让槽之间形成有若干第二平凸部;所述第一避让槽对应所述第二平凸部设置;所述第二避让槽对应所述第一平凸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槽成形有槽底壁以及位于所述槽底壁相对两侧的槽侧壁,所述槽底壁与所述槽侧壁的相接处形成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凹槽角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避让槽成形有槽底壁以及位于所述槽底壁相对两侧的槽侧壁,所述槽底壁与所述槽侧壁的相接处形成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凹槽角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平凸部的宽度;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平凸部的宽度;且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凹槽角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凹槽角落在连接垫板顶面与底面的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宽相同;所述第一平凸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平凸部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在所述垂直方向部分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云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9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