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静电纺丝膜的PM2.5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44799.2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侯立安;张林;田小兵;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军融创新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4H1/728 | 分类号: | D04H1/7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静电 纺丝 pm2 防护 口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静电纺丝膜的PM2.5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常规防护口罩膜因截留PM2.5和呼出水汽所引起的跨膜压降升高,透气性变差的技术难题。制备出内层纺丝液A以及外层纺丝液D;然后将支撑材料粘贴到滚筒式收集器上,电纺内层纺丝液A,纺丝后得到内侧疏水层;然后,将膜反向贴在收集器上,电纺外层纺丝液D,纺丝后得到外侧超疏松分离层;将膜收集后即得到具有内、外双功能层的PM2.5防护口罩,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防护口罩用膜因PM2.5和水汽的附着所引起跨膜压降快速升高,从而导致透气性变差的关键问题,可明显提高防护的持久性,并且易于清洗回用,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静电纺丝膜的PM2.5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中一种常见的污染物。研究发现PM2.5会使人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致使细胞失活,从而引起一些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呼吸疾病,如心肺疾病、肺癌、气管癌、支气管癌等。
目前,市面上可用来截留PM2.5的分离膜分为两大类:多孔膜和纤维膜。多孔膜的孔径较小,可通过筛分作用来实现PM2.5的高效截留,但是跨膜压降较大,且膜孔很容易被颗粒堵塞,因此多孔膜只能用在某些需要高截留的场合,普及性较差。与多孔膜相比,纤维膜的孔径较大且孔隙率高,因此跨膜压降要小的多。然而,由于膜的孔径较大,纤维膜对PM2.5的截留效果较差,虽然可以通过增加膜的厚度来提高膜对PM2.5的截留率,但这无疑会使跨膜压降升高,且增大了原材料的使用量。因此,迫切需要高截留、低压降的PM2.5过滤膜。
静电纺丝膜具有互穿的多孔结构和较高的孔隙率,孔道分布相比纤维膜更加均匀,可明显降低空气阻力,因此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PM2.5的截留方面具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近年来,也有相关专利发表,比如公开号为CN10492134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多层复合过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该专利将高分子纳米纤维溶液通过静电纺丝装置,将纺丝得到的纳米纤维涂覆在支撑基材的一侧或两侧,得到多层复合材料。该发明可有效降低空气阻力,同时保持PM2.5的高效截留,但是,却忽视了防护口罩的舒适性。在此,舒适性指的是呼吸的难易程度。比如,舒适性好的个人防护口罩,人们呼吸会很顺畅,因为口罩的跨膜压降的较低。常规的静电纺丝类口罩在截留PM2.5和呼吸产生的水汽后,其跨膜压降会快速升高,引起透气性变差的问题,最终造成用户呼吸不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PM2.5防护口罩的静电纺丝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静电纺丝膜可以用于PM2.5防护口罩,解决了目前静电纺丝类口罩因截留PM2.5和呼出水汽会导致跨膜压降升高、透气性变差的技术难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静电纺丝膜的PM2.5防护口罩包括内、外两层静电纺丝功能层和中间支撑层;所述的内层静电纺丝功能层为疏水层,所述的外层静电纺丝功能层为超疏松分离层。
上述PM2.5防护口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疏水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剂中,恒温搅拌,脱泡后得到内层纺丝液A;
(2)将微球添加到溶剂中,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溶液B;将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剂中,恒温加热搅拌,得到溶液C;最后,将B和C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外层纺丝液D;
(3)静电纺丝制备具有内、外双功能层,首先,利用加湿器和除湿器调节环境湿度;然后,将支撑材料粘贴到金属滚筒式收集器上,并调节金属滚筒的转速;最后,开启注射泵注射纺丝液A,并接通直流电源,纺丝10-40min后得到内侧疏水层;接着,将膜反向贴在收集器上,电纺外层纺丝液D,纺丝10-60min后得到外侧超疏松分离层,将膜收集,即得到具有内、外双功能层的PM2.5防护口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军融创新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青岛军融创新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4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周波护腰垫的限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循环使用的防尘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