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电叶片、风机及风电叶片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39338.6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良;郝赫为;李磊;周捍珑;方致阳;乔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B29C70/36;B29L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袁礼君;阚梓瑄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风机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片本体,包括吸力面和压力面;以及
柔性延伸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吸力面,所述第二端部自由地向所述叶片本体的后缘延伸,所述柔性延伸部能够产生被动变形,进而改变气流沿所述吸力面的流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呈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面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叶片本体的后缘的一端,且向所述后缘延伸,所述柔性延伸部的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后缘的一端,所述柔性延伸部的背离所述第二部的一侧壁与所述第一部的外壁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的后缘具有开口,所述柔性延伸部的所述第一端部起始于所述吸力面的朝向所述叶片本体的后缘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的背离所述压力面的一侧壁与所述吸力面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设有引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包括:
引流管,连接于所述柔性延伸部,所述引流管的一端显露于所述柔性延伸部的背离所述压力面的侧壁,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显露于所述柔性延伸部的朝向所述压力面的侧壁;
和/或,
凹槽,设置于所述柔性延伸部的背离所述压力面的侧壁,所述凹槽由所述柔性延伸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具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自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弯折。
10.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叶片。
11.一种风电叶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柔性延伸部与吸力面为一体结构的风电叶片,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叶片模具;
利用所述叶片模具一体成型所述吸力面以及一个或多个所述柔性延伸部,所述柔性延伸部能够产生被动变形,进而改变气流沿所述吸力面的流动轨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与所述吸力面之间形成结合处,所述结合处与所述风电叶片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为40%-95%的弦长。
13.一种风电叶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柔性延伸部与吸力面为一体结构的风电叶片,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叶片模具;
利用所述叶片模具一体成型所述吸力面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一个或多个所述柔性延伸部,所述柔性延伸部相比所述第二部较靠近所述叶片模具,所述柔性延伸部能够产生被动变形,进而改变气流沿所述吸力面的流动轨迹;其中,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柔性延伸部之间铺设隔离层;
所述风电叶片成型后移除所述隔离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延伸部与所述第一部形成结合处,所述结合处与所述风电叶片的前缘之间的距离为40%-95%的弦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3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