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37465.2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郝海洋;黄明勇;李勇;班金彭;邓小虎;代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 |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9/08 |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14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筒 内含 裂隙 地层 位置 分析 方法 | ||
1.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在井筒内下放压力传感器,校正压力传感器的下放垂深H;
S2、采集井底液压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S3、收集井筒内流体并测定其密度;
S4、作出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和井筒内液面垂深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S5、确定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
S6、计算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漏失量或涌水量Q;
作出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和井筒内液面垂深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步骤如下:
S4.1、根据步骤S2采集的井底液压数据,作出压力传感器处井筒内液压P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和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S4.2、根据步骤S4确定对应油气井井筒内流体的密度值ρ、步骤S3中采集的井筒内液压P、步骤S2中压力传感器的下放垂深H作出井筒内液面垂深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井筒内液面垂深h计算公式如下:
确定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方法如下:
S5.1、根据步骤S4.1中作出的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曲线上的拐点数量为漏失层或涌水层的数量;
S5.2、根据步骤S4.2中作出的井筒内液面垂深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结合步骤S4.1中作出的井底液压变化率dP/d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上拐点的处的垂深判断出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垂深,再根据垂深对应的实际井深即为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内含裂隙地层位置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井筒内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相应的漏失量或涌水量Q方法如下:
S6.1、根据步骤S5获取的各漏失或涌水层的位置,计算出井筒内漏失或涌水层的间距Δh;
S6.2、根据井筒的半径R、井筒内液面在各漏失层或涌水层的位置间变动所需的时间Δt计算出漏失量或涌水量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未经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74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套损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碳酸盐岩油井中储集体个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