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物组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631670.8 申请日: 2018-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9706259A 公开(公告)日: 2019-05-03
发明(设计)人: 王颢婷;张岩;邢婉丽;盖伟;程京 申请(专利权)人: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44;C12Q1/04;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张柳;赵青朵
地址: 102206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荚膜组织胞浆菌 引物组合 应用 检测 引物组 生物技术领域 待测样本 高灵敏度 准确检测 引物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物组及其应用。特别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荚膜组织胞浆菌LAMP引物组合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由SEQ ID No.1~6所示的6条引物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可应用于检测是否含有荚膜组织胞浆菌,可应用于检测待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荚膜组织胞浆菌。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鉴定用于检测荚膜组织胞浆菌,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实现简便、快速、准确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引物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disease,IFD)又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 infection,IFI)、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al infection,DFI),是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在其中生长和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并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实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等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日益成为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感染侵袭性真菌病多发于入住ICU,高龄,糖尿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念珠菌定植,侵袭性操作,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人群中,其机体免疫力低下,重症死亡率高,因此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及确定感染菌种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分两种类型,以美洲型较为常见,又称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经典组织胞浆菌病或小型组织胞浆菌病。其致病菌为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为双相型真菌,其经呼吸道入侵,病变部位多为肺部。该菌可引起原发急性型组织胞浆菌病,慢性空洞型和严重播散型等。随着免疫缺陷患者增多,发病率升高。

现有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检查法和特殊检查法两种。其中常规检查法主要包括:1)真菌显微镜检,即直接涂片染色镜检;2)真菌培养鉴定;3)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检查法主要包括:1)血清学检查;2)分子生物学检查。其中常规检查法仍被视为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基石,但其存在敏感度较低,操作繁复,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检测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等问题,而导致延误病情及用药,增加死亡率等;血清学检测难以排除真菌某些属的种间抗原抗体交叉反应从而导致误判。相较前两种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并可从基因水平阐明真菌种群之间和中内的分类学关系,因而在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目前建立的相关分子学诊断方法有普通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FQ-PCR)等,其共有的问题是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检测时间较长(2.5h-3h)左右。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早期诊疗依据是解决现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引物组及其应用。引物组合鉴定用于检测荚膜组织胞浆菌,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实现简便、快速、准确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物组,包括引物-F3、引物-B3、引物-FIP、引物-BIP、引物-LF和引物-LB;

所述引物-F3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a1)、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a2)、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

(a3)、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同源性的序列;

(a4)、如(a1)、(a2)或(a3)所示序列的互补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1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