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表征泥页岩吸水程度的评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30071.4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庄严;刘向君;梁利喜;熊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张晨光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表征 页岩 吸水 程度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表征泥页岩吸水程度的评价方法,属于石油工业上游的钻井领域。本发明的步骤如下:(1)对目标泥页岩岩样进行全岩分析(2)确定单位质量泥页岩岩样中黏土矿物的吸水量;(3)确定单位质量泥页岩岩样中黏土矿物的完全水化吸水量;(4)确定泥页岩岩样的吸水程度。本发明是从黏土的角度,基于热失重分析的方法用吸水量更直接的对泥页岩的吸水程度进行的表征;从黏土的吸水量的微观角度,对泥页岩水化进行表征,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泥页岩开发过程中井壁失稳问题提供了参考;本发明是定量表征泥页岩在地层温度下的吸水程度,可以真实的反应地层条件下页岩的水化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业上游的钻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量表征泥页岩吸水程度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泥页岩的水化作用是井壁失稳的重要原因。泥页岩的水化主要是黏土矿物的水化,吸水量的多少是表征其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梁大川等在1999年就曾提出用吸水量的多少定量的表征泥页岩的水化,并且指出了含水量的增加会造成泥页岩强度的降低。定量表征泥页岩吸水程度对研究泥页岩的水化机理,抑制泥页岩的井壁失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对泥页岩吸水量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等温吸附等通过质量变化反映。这种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泥页岩的吸水能力,但是并不能对泥页岩的状态进行判断,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泥页岩的吸水程度。通过自吸实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泥页岩的吸水量。由于自吸实验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但自吸实验的吸水量受孔隙度的影响较大,可以宏观判断整个泥页岩的吸水量,但每个岩心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参考的价值有限,不能真正的与泥页岩的水化程度及水化应力建立定量关系。泥页岩的吸水程度直接影响着泥页岩水化应力的大小,明确泥页岩的吸水程度对于定量的表征泥页岩水化程度以及水化应力的大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量表征泥页岩吸水程度的评价方法,旨在提供能够准确判断泥页岩水化能力的方法,以定量表征泥页岩的吸水程度,为研究泥页岩水化机理并提出抑制方法提供参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量表征泥页岩吸水程度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提取泥页岩岩样,根据《沉积岩中黏土矿物和常见非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SY/T5163-2010),利用X-衍射对泥页岩岩样进行全岩分析,确定泥页岩岩样中黏土矿物种类组成以及各种确定黏土矿物相对含量;
(2)提取出泥页岩岩样中的黏土矿物,并将其置于地层温度下烘干24h,利用热失重分析,确定单位质量泥页岩岩样的吸水量;
(3)准备与步骤(1)中确定黏土矿物种类组成相同的各种黏土矿物纯样品,将各种黏土矿物纯样品分别在地层温度下置于地层水中浸泡至完全水化;
(4)利用热失重分析步骤(3)中单位质量的各种黏土矿物纯样品分别在地层温度下完全水化时的吸水量;根据步骤(1)中各种确定黏土矿物质量占比以确定单位质量泥页岩岩样的完全水化吸水量;
(5)根据步骤(4)确定的单位质量泥页岩岩样的完全水化吸水量以及步骤(2)中的单位质量泥页岩岩样的吸水量,确定泥页岩岩样的吸水程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采用沉降虹吸分离法提取出泥页岩岩样中的黏土矿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是从黏土的角度,用吸水量更直接的对泥页岩的吸水程度进行的表征;从黏土的吸水量的微观角度,对泥页岩水化进行表征,同时也为抑制泥页岩中黏土水化提供了参考;本发明是定量表征泥页岩在地层温度下的吸水程度,可以真实的反应的地层条件下泥页岩的吸水情况,为研究泥页岩的水化程度提供参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00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