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22580.2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1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辛锋先;刘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6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材料 曲折缝 声波 吸声装置 孔隙率 开缝 微孔 吸声 应用 低频吸声性能 超低频率 高频吸声 曲折通道 吸声材料 耦合 低频段 曲折度 易加工 中高频 耗散 基底 声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及其应用,通过在多孔材料基底上开设曲折缝来实现,曲折通道大大提高了声波进入多孔材料的曲折度,声波在低频段首先进入曲折缝,再经由曲折缝进入多孔材料的微孔,利用声波在多孔材料上所开设的曲折缝和多孔材料微孔之间强烈耦合所带来的声能耗散,增强本发明的吸声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又结合多孔材料一贯良好的高频吸声性能,使得本发明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在超低频率处出现吸声峰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中高频吸声能力。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易加工,具有良好且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声材料以吸声减噪为目的,主要应用于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消声室、道路两侧和交通工具的内壁面等场景。传统的吸声材料主要分为两类:
(1)以多孔泡沫和多孔纤维为主的多孔材料,吸声系数随频率增加而上升,适用于高频吸声且有效吸声频带较宽,缺点为低频吸声效果差;
(2)带有背部空腔的微穿孔板,其可以在较低频率处出现共振吸声峰值,适用于中低频吸声,其背腔厚度越大,低频吸声效果越好,但背腔厚度的提升也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一些有空间限定的场景限制了它的使用,同时其有效吸声频带宽度也不如多孔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及其应用,解决目前现有结构难以兼顾低频吸声、中高频吸声和有限的材料厚度。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包括多孔材料基底和缝隙,缝隙包括多个,周期性设置在多孔材料基底上形成弯曲或曲折通道,弯曲或曲折通道的长度大于多孔材料基底的厚度。
具体的,缝隙的宽度大于多孔材料基底中微孔平均孔径5倍以上。
进一步的,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所对应的不开设缝隙的多孔材料基底的表面声阻抗率的实部与空气特征阻抗的比值在目标低频段大于1。
具体的,缝隙的宽度沿声波进入方向保持不变、变大或变小。
进一步的,缝隙的宽度沿声波进入方向大小交替变化。
具体的,缝隙的开缝率为10.6~38.3%。
具体的,缝隙的曲折度大于1。
进一步的,多孔材料基底设置在安装表面或刚性背衬上,多孔材料基底与安装表面或刚性背衬之间设置有空腔。
更进一步的,空腔的高度为0~50mm。
一种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在室内墙体、交通运输工具壁面和机器内壁面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开缝双孔隙率吸声装置,通过在多孔材料基底上开设弯曲或曲折缝来实现,弯曲或曲折通道大大提高了声波进入多孔材料的曲折度,声波在低频段首先进入曲折缝,再经由曲折缝进入多孔材料的微孔,利用声波在多孔材料上所开设的曲折缝和多孔材料微孔之间强烈耦合所带来的声能耗散,增强本发明的吸声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又结合多孔材料一贯良好的高频吸声性能,使得本发明的多孔材料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在超低频率处出现吸声峰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中高频吸声能力,结构简单、易加工,十分有利于技术推广。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弯曲或曲折缝缝宽比多孔材料基底中的微孔平均孔径大5倍以上,以便在入射声波为低频时,声波首先进入缝宽较大的曲折缝中,而后经由曲折缝再进入孔径较小的多孔材料微孔中,通过声波在曲折缝与多孔材料之间强烈耦合所带来的声能耗散,实现本吸声装置超低频吸声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2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