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06618.7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卢婷利;崔宁;韩凯;赵壮壮;黄伟家;董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降解 强韧 凝胶 伤口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伤口敷料不能降解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伤口敷料由柔性网络和刚性网络两部分组成。柔性网络包括多羧基聚合物与金属离子,刚性网络是含有二硫键的聚丙烯酰胺网络。由于引入二硫键基团,赋予其响应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次膦酸盐快速降解行为,进而实现所述水凝胶伤口敷料在二次换药过程中的快速降解。同时可携带水溶性药物、生物活性因子、缓释载体等赋予水凝胶伤口敷料抗菌、抗炎、促愈合等功能。该水凝胶伤口敷料经过紫外光聚合一步法制成,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效率高。由于本发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在皮肤损伤修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还涉及这种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损伤是人体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常常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引发细菌感染、组织脱水,甚至更为严重的二次创伤等。因此,设计可以加快伤口封闭、促进伤口愈合的新型伤口敷料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水凝胶医用敷料是近年来颇受青睐的一种新型创伤敷料,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适用于真皮浅层及其以上的浅表性创面及手术缝合后切口护理。
传统的水凝胶敷料仍然存在缺乏固有抗菌性能从而引发伤口感染、机械性能较弱为病患带来不适感、粘合性能较弱无法贴合皮肤等一系列问题,在治疗效果和使用体验方面都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赋予水凝胶伤口敷料抗菌、止血等功能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Zhao等人[Biomaterials,2017,122,34-47.]将季铵盐化壳聚糖-g-聚苯胺与对苯二甲醛功能化修饰的聚乙二醇混合,通过氨基和醛基的席夫碱反应,形成强韧型的具有抗菌、止血功能的伤口敷料,表现出比商用TegadermTM膜更好的体内凝血效果和促伤口愈合功能。Fan等人[Adv.Funct.Mater.2014,24,3933-3943]利用还原法将纳米银沉积在石墨烯片层上获得复合物,然后引入到聚丙烯酸凝胶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伤口敷料需要定期更换以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但在处理二度烧伤的伤口过程中,更换敷料时会造成伤口的撕扯,产生的疼痛有时甚至大于伤口本身的疼痛。因此,减轻患者在伤口处理过程中的痛苦是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对可快速降解伤口敷料的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关于可快速降解伤口敷料的研究报道较少。可快速降解伤口敷料不仅能够在伤口处快速凝胶化,并且可以按照需要在一定情况下快速溶解,进而避免二次换药造成的损伤。因此,为了解决手术缝合造成的结疤、换药疼痛、促愈合、止血、抗菌等问题,开发新型的可快速降解多功能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和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伤口敷料不能降解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伤口敷料由柔性网络和刚性网络两部分组成。柔性网络包括多羧基聚合物与金属离子,刚性网络是含有二硫键的聚丙烯酰胺网络。由于引入二硫键基团,赋予其响应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次膦酸盐快速降解行为,进而实现所述水凝胶伤口敷料在二次换药过程中的快速降解。同时可携带水溶性药物、生物活性因子、缓释载体等赋予水凝胶伤口敷料抗菌、抗炎、促愈合等功能。该水凝胶伤口敷料经过紫外光聚合一步法制成,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效率高。由于本发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在皮肤损伤修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其特点是:由柔性网络和刚性网络两部分组成。柔性网络包括多羧基聚合物与金属离子,刚性网络是含有二硫键的聚丙烯酰胺网络。
一种上述可快速降解的强韧型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6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