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85017.2 | 申请日: | 201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9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文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树龙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B25/32;C02F101/10;C02F101/30;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化钙 氧化池 高浓度含磷废水 磷酸钙沉淀 羟基氧化镍 正磷酸根 沉淀池 氯化钙 上清液 自由氧 去除 废水处理成本 沉淀物回流 聚丙烯酰胺 次氯酸钙 废水流入 混凝沉淀 次氯酸 调节池 钙离子 混凝池 有机磷 再利用 络合 过量 回收 达标 检测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废水流入第一沉淀池后加入氢氧化钙与氯化钙,调节pH值至8.5~12.0,回收磷酸钙沉淀,上清液自流入氧化池中,再先后加入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钙‑羟基氧化镍于氧化池中进行充分反应;然后自流入加有聚丙烯酰胺的混凝池及第二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排入调节池并检测是否达标;沉淀物回流到氧化池。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氯化钙与氢氧化钙先将正磷酸根去除,再利用氢氧化钙‑羟基氧化镍加速次氯酸转化为自由氧而加速自由氧与络合磷或者有机磷的反应,并利用过量的钙离子迅速将产生的正磷酸根结合形成磷酸钙沉淀。最终实现磷的全面去除,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氮、磷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质。氮、磷作为污染物质排入水体后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中生态系统。目前去除水中磷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常规的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虽然能有效的降低高浓度含磷废水,但是其出水水质仍未能达到国家直接排放标准,在尾水处理中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处理成本太高,而吸附法在材料制备与材料吸附再生方面都成本成本较高,化学氧化+沉淀工艺成本较低,实施较为方便。
常用的化学沉淀主要是加石灰沉淀,但是很难去除络合态和有机态的磷;常用的化学氧化法,能够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正磷酸盐,后续仍要添加除磷剂才有较好效果,而且运行成本高。
环保部门规定电镀行业向外排放的废水总磷含量必须严格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0-2008)》表3,允许排入水体的电镀废水中总磷浓度最高为1.5mg/L,因此,找到高效合理的除除磷技术在日益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氢氧化钙-羟基氧化镍催化次氯酸对高浓度含磷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慢、破络不彻底和废渣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沉淀池的含磷废水中按照钙磷摩尔比为1.2:1加入氢氧化钙和氯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钙摩尔比为1:1),将pH值调节至8.5~12.0,以去除正磷酸根,并回收磷酸钙沉淀;
(2)打开阀门使步骤(1)中的废水自流入氧化池中,再将定量的次氯酸钙均匀混合于氧化池废水中,再并往氧化池中添加催化剂,开启搅拌装置进行充分反应;
(3)步骤(2)中的废水自流入混凝池中,在混凝池中添加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然后开启搅拌机开始搅拌。
(4)打开阀门使步骤(3)中的废水自流入第二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2小时后沉淀物回流到所述步骤(2)中的氧化池中,上清液排入调节池。
(5)加入硫酸将步骤(4)中反应后上清液的pH于调节池中调节至8~9,并检测上清液水质达标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次氯酸钙的加入量为每吨废水中0.6~1.2kg,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每吨废水中0.2~0.5 kg,氧化时间为2小时,搅拌速度为15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废水在混凝池中的搅拌停留时间为10~15min;所述混凝池分为两格:第一格为快混池,转速控制在300r/min,停留时间为3~5min;第二格为慢混池,转速控制在50r/min,停留时间为10~12min。在快混池内,混凝剂迅速与废水充分混合,然后再慢混池内与废水中分散的胶体粒子通过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形成较大颗粒,最终在沉淀池沉淀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树龙,未经文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5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