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分类垃圾箱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72388.7 | 申请日: | 2018-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6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曾斌;曾昱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斌 |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板 分类腔 体内 隔板 分离机构 垃圾箱 滤网 自动分类 落料口 收纳腔 固液垃圾分离 垃圾投入口 分类处理 收纳腔体 箱体铰接 液体收纳 铰接处 收纳槽 斜向下 扭簧 分隔 节约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分类垃圾箱,属于垃圾箱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垃圾投入口,箱体的内部设有隔板且将箱体的内部分隔为分类腔体和收纳腔体,分类腔体内设有滤网分离机构,滤网分离机构的下方设有第一导流板,隔板上设有液体落料口,收纳腔体内设有液体收纳槽,分类腔体内还设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一端与箱体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另一端斜向下倾斜且延伸至滤网分离机构的上方;分类腔体内还设有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位于第二导流板的下方,隔板上设有固体落料口,收纳腔体内设有固体收纳槽。其使用方便,能够实现第一时间自动将固液垃圾分离开来,减少后续分类处理,节约了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分类垃圾箱。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国家倡导、环保相关的一项制度。在人们生活场景中都是由投 放垃圾人自行分类的实现前端垃圾分类,需要人的高素质和垃圾分类知识,只 有少数发达国家得以实施。中国垃圾分类刚刚起步,多是后端分类,前端分类 还只是初步宣传阶段。而后端再分类会造成处理成本和污染状况都数倍增加。 我国现行垃圾收运体系中,各种场所都设置有垃圾箱,但是现有的垃圾箱只起 到简单的混装垃圾存储、定期清运、垃圾场站堆放或分类处理,分类处理难度 极大、成本极高,而且固液混合在一起还增加的垃圾的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 异味等。如何实现垃圾分类、如何从垃圾产生源头前端分类,是本领域技术人 员急需解决的重点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类垃圾箱,取代传统垃圾箱体 在垃圾产生的初期环节收集垃圾并分类入袋存放,既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还能够通过垃圾箱一满即报警的系统,让清运工人准确及时收运和更换分类袋, 提高收运效率和改变收运方式,是实现垃圾收运系统革命的重要前端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自动分类垃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 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垃圾投入口,其中一个为干垃圾投入口,另一个为湿垃圾 投入口,所述干垃圾投入口和所述湿垃圾投入口处均设有遮挡板,所述箱体的 内部设有隔板且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分隔为分类腔体和收纳腔体,所述分类腔体 位于所述收纳腔体的上方,所述分类腔体内设有滤网分离机构,所述滤网分离 机构与所述湿垃圾投入口相对应,所述滤网分离机构的下方设有第一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在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下端 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液体落料口,所述收纳腔体内设有液体收纳槽,所述液体 收纳槽与所述液体落料口相对应;
所述分类腔体内还设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干垃圾投入口 相对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另一端斜 向下倾斜且延伸至所述滤网分离机构的上方;
所述分类腔体内还设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二导流板 的下方,所述第三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滤网分离机构的出料端相对应,所述第 三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在与所述第三导流板的下端相对 应的位置处设有固体落料口,所述收纳腔体内设有固体收纳槽,所述固体收纳 槽与所述固体落料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分离机构包括驱动滚筒、改向滚筒、过滤带和第一驱 动电机,所述驱动滚筒和所述改向滚筒均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分类腔体内,所 述驱动滚筒与所述第三导流板相邻,所述驱动滚筒和所述改向滚筒之间通过所 述过滤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滚筒的一端通过联 轴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滤网分离机构的出料端之间存在 间隙且形成柔物通道,随着电机带动过滤带的转动、带动过滤带上挂的湿物和 固体一并移动,所述隔板在与所述柔物通道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柔物落料口,所 述收纳腔体内设有柔物收纳槽,所述柔物收纳槽与所述柔物落料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分类腔体内在靠近所述第三导流板的下端位置处设有承接 板,所述承接板通过支架支撑于所述分类腔体内,所述承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支 架铰接且铰接处设有扭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斌,未经曾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23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