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53095.4 | 申请日: | 2018-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0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乐斌;刘汉民;杨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33/125 | 分类号: | A23L33/125;A23L33/105;A23L21/25;A23L33/2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欢 |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组合物 肠道清洁 肠道 排毒 山楂提取物 肠道毒素 肠道健康 肠道蠕动 低聚果糖 功能食品 便秘 肠动力 蜂蜜粉 糖醇类 质量份 菊粉 排便 排出 食用 缓解 恢复 | ||
本发明属于功能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营养组合物包括下述质量份组分:糖醇类23.79‑76.12份、低聚果糖4.76‑52.33份、山楂提取物0.24‑9.28份、蜂蜜粉0.24‑9.28份、菊粉0.1‑23.88份。本发明所述组方将各组分协同作用,从多方面对食用者进行调节,有助于肠道蠕动,恢复肠动力,排出肠道毒素,促进肠道清洁,快速的增加排便量,缓解便秘,维持肠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功能最重要的一段,同时也是最大的排毒器官。肠道约6-10米长,皱褶展开面积达200平方米,是身体毒素的主要源头,肠毒在肠道的积蓄会导致肠癌、阑尾炎、痔疮、肠炎、便秘、体臭口臭等肠道疾病,还会导致体重增加、长出小肚腩、肌肤发暗粗糙等诸多问题,清理肠毒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排出肠道毒素的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机械疗法,药物治疗以及保健品疗法。机械疗法比较痛苦,而且容易造成肠道穿孔、肠壁变薄,依赖性强造成肠道原有功能丧失;药物治疗会存在着副作用,令自身的排泄功能退化,易造成习惯性便秘;一些保健品中含有番泻叶、大黄等高蒽醌类物质,易造成继发性便秘以及结肠黑病变。因此,选择健康合适的方法是需要探索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及应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包括下述质量份组分:糖醇类23.79-76.12份、低聚果糖4.76-52.33份、山楂提取物0.24-9.28份、蜂蜜粉0.24-9.28份、菊粉0.1-23.88份。
所述的糖醇包括下述质量份组分:异麦芽酮糖醇3.85-73.08份、赤藓糖醇 3.85-73.08份、乳糖醇0.19-46.15份。
所述的糖醇也可以包括下述质量份组分:异麦芽酮糖醇2.59-96.16份、赤藓糖醇3.85-97.02份。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的应用,可以作为糖果、膳食或者固体饮料的添加组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发明了一种用于促进肠道蠕动、肠道清洁、肠道排毒的营养组合物,所有原料均是食品来源,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安全验证,同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动力、快速排除肠道毒素,保持肠道健康,减少肠道毒素对人身体的危害。
异麦芽酮糖醇,称为益寿糖,产品安全性极高,美国FDA给予其GRAS(公认安全)地位,异麦芽酮糖醇是一种优良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虽然异麦芽酮糖醇不能被人体和绝大多数微生物的酶系所利用,但却可以被人体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所分解利用,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的吸收,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龋齿等重要作用。低聚果糖能明显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种群比例,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活化增殖因子,可减少和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内平衡;能促进微量元素铁、钙的吸收与利用,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可减少肝脏毒素,能在肠中生成抗癌的有机酸,有显著的防癌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