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架、长爬电光电耦合器的制作方法和长爬电光电耦合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35621.4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拓;丁东民;冯雪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雪梅 |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光电耦合器 爬电 子支架 支架 间距排列 交错排列 多列 相等 制作 生产成本 应用 生产 | ||
1.一种支架,应用于制作长爬电光电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子支架包括多列第一框架,每列第一框架的两侧包括多个具有相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引脚,所述每列第一框架的两侧中的第一侧的第一引脚与第二侧的第一引脚交错排列;
所述第二子支架包括多列第二框架,每列第二框架的两侧包括多个具有相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引脚,所述每列第二框架的两侧中的第一侧的第二引脚与第二侧的第二引脚交错排列,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相同侧的所述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相对应;
所述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叠合,相对应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叠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侧包括的第一引脚的数量与第二侧包括的第一引脚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支架边缘处的两列第一框架分别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子支架中心一侧的第一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每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包括有用于支撑的第三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列第一框架的每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一引脚形成一个第一基岛,用于承载发光源芯片;
所述每列第二框架的每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引脚形成一个第二基岛,用于承载受光器芯片。
6.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支架的长爬电光电耦合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发光源和受光器分别粘贴在第一基岛和第二基岛上,经前固化后进行焊线,将所述发光源焊接在第一子支架上、将所述受光器焊接在第二子支架上;
S3:叠合所述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使用树脂胶对所述发光源和受光器进行塑封以形成多个长爬电光电耦合器;
S5:清除所述第一子支架和第二子支架的树脂胶并电镀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S7:对所述支架进行切割,将所述多个长爬电光电耦合器从所述支架上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进一步包括:
S31:使用第一树脂胶对所述发光源和受光器进行塑封以形成作为所述发光源和受光器的光通路的隔离介质;
S33:使用第二树脂胶对所述发光源和受光器进行二次塑封以形成多个长爬电光电耦合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1之后、S33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S32:切断支撑每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三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之后、S3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S2:使用硅胶将所述发光源固化在所述第一基岛上。
10.一种长爬电光电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该长爬电光电耦合器利用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华润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56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化高密度FPGA系统级3D封装电路
- 下一篇:一种引线框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