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网流量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26034.9 | 申请日: | 2018-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5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谢尧;张思拓;吴柳;林旭斌;洪丹轲;徐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H04L41/147;H04L43/08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汤在彦 |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流量 预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数据网流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数据网总流量历史数据、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
基于已构建的流量预测模型,根据所述数据网总流量历史数据、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确定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
根据所述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基于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预设目标扩容用户数,预测扩容后的数据网总流量;
所述已构建的流量预测模型包括已构建的区域流量预测模型或已构建的设备链路流量预测模型;
已构建的设备链路流量预测模型按照如下方式构建:
获取账户跟设备端口的绑定关系,分析出绑定设备端口的账户在所有用户中的绑定占比;
在绑定占比超出预设绑定占比阈值的设备上做抽样分析,挑选设备端口绑定用户数量超出预设端口用户总数的端口对应的用户,分析出用户的带宽分布情况,按带宽类型分析不同带宽的平均流量,以统计出端口对应链路的流量状况,再按占比层层递归,递归出设备的流量状况,统计出链路内的带宽平均流量,设备内的带宽平均流量,分析若进行带宽提速对链路的流量增加的影响,从网管获取端口链路的相关信息,分析当前流量利用率,带宽扩容由流量利用率推算,再按占比倒推出扩容对设备流量需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网流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公众互联网业务和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
获取数据网总流量历史数据、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包括:
按照用户所在区域或不同的设备链路来获取数据网总流量历史数据、公众互联网业务下的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IPTV下的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
基于已构建的流量预测模型,根据所述数据网总流量历史数据、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确定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包括:
基于已构建的区域流量预测模型或已构建的设备链路流量预测模型,根据所述数据网总流量历史数据、公众互联网业务下的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IPTV下的不同带宽下的历史在线用户数,确定公众互联网业务下的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IPTV下的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
根据所述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基于不同业务类型且不同带宽下的预设目标扩容用户数,预测扩容后的数据网总流量,包括:
根据公众互联网业务下的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IPTV下的不同带宽下的用户历史平均使用流量,基于公众互联网业务下的不同带宽下的预设目标扩容用户数、IPTV下的不同带宽下的预设目标扩容用户数,预测扩容后的数据网总流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网流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构建的流量预测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BARS流量=a1×w1+a2×w2+a3×w3+b1×h1+b2×h2+b3×h3+c;
其中,BARS流量表示数据网总流量;a1、a2、a3表示各带宽的公众互联网用户平均使用流量;w1、w2、w3表示公众互联网各带宽的在线用户数;b1、b2、b3表示各带宽的IPTV用户的平均使用流量;h1、h2、h3表示IPTV各带宽的在线用户数;c表示其他使用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60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