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萌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09551.5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1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尤海舟;王超;毕君;尚国亮;屈志松;孟宪聪;高云昌;李建忠;吴树芹;王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N37/02;A01N37/42;A01N43/66;A01P21/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 地址: | 05006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萌芽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植物萌芽抑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萌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萌芽抑制剂包括胡桃楸提取液、壬酸、环嗪酮和脱落酸;所述胡桃楸提取液、壬酸、环嗪酮和脱落酸的质量比为(30~50):(3~5):(5~10):(0.5~1)。本发明抑制萌芽的效率高、无毒环保、使用方便,节约了大量割灌工作,不仅省工、省时,处理成本也更低,是一种更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处理栎树伐桩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萌芽抑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萌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天然林更新方式以萌芽更新为主,种子更新为辅,比如我国现存栎林大部分为次生萌生林。由于我国历史上一向对栎林进行矮林作业,通过皆伐后的伐桩产生萌条,这样多代进行,其中有些伐桩的年龄已经无法估计,不知道伐过多少茬了,萌条从开始出现,就已经严重老龄化了,这种栎林绝对没有生产前景,这也是我国栎类资源低产量、低质量、低生态效益的根本原因。
在未来天然林的经营管理中,势必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种群实生更新,抑制其伐桩萌芽更新。多年生产实践表明,伐桩萌芽能力极强,且前期萌条长势旺盛,如不及时对伐桩及其萌生枝条进行抑制处理,势必严重影响林下实生更新苗木的成活和生长,不利于林分的改造升级。
而现有的萌芽抑制剂抑制萌芽的效率较低,达不到天然林抑制萌芽的要求,且萌芽抑制剂中含有较多的污染土壤和环境的成分,不适合长期大规模使用,且原材料成本高,处理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萌芽抑制剂抑制萌芽的效率较低、毒性较大、含有较多污染土壤和环境的成分以及配制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萌芽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萌芽抑制剂,包括胡桃楸提取液、壬酸、环嗪酮和脱落酸;所述胡桃楸提取液、壬酸、环嗪酮和脱落酸的质量比为(30~50):(3~5):(5~10):(0.5~1)。
本发明提供的萌芽抑制剂,其有效成分包括胡桃楸提取液、壬酸、环嗪酮和脱落酸,胡桃楸提取液中含有胡桃醌,胡桃醌在土壤中水解氧化后,对其他植物有极大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但其通过涂抹或喷涂的形式用于伐桩的表面,抑制萌芽效果较低,达不到使用效果;而环嗪酮可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根系和叶面都能吸收环嗪酮,通过木质部传导,使代谢紊乱,但环嗪酮的药效较慢,抑制萌芽的效果不佳;本发明将胡桃楸提取液和环嗪酮按一定配比结合使用,在环嗪酮的作用下,使胡桃楸提取液中的部分胡桃醌进入伐桩的木质部,使胡桃醌迅速氧化,大大提高了萌芽抑制剂的抑制效果。萌芽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胡桃楸提取液为胡桃楸叶片和果实青皮的提取液,胡桃楸提取液中胡桃醌的含量为0.02~0.05%;胡桃楸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取材方便,从叶片或根系分泌出的胡桃醌在土壤中水解氧化后,对其他植物有极大的生长抑制作用,胡桃楸叶片和果实青皮的提取液中含有胡桃醌,对伐桩有一定的萌芽抑制作用。
优选地,所述萌芽抑制剂为乳油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胡桃楸提取液30~50%,壬酸3~5%,环嗪酮5~10%,脱落酸0.5~1%,环保型溶剂10~20%,乳化剂5~8%,消泡剂0.5~2%,湿润分散剂0.5~4%,余量为水。胡桃楸提取液和环嗪酮结合使用,再加入壬酸和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使萌出的新芽停止生长,同时加快萌出芽的脱落和老化;而环保溶剂的使用可促进各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同时起到粘着剂和稳定剂的作用,使抑制剂与伐桩表面充分接触;再结合一定量的乳化剂、消泡剂和湿润分散剂的使用,可最大限度的提高萌芽抑制剂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环保型溶剂为乙酸乙酯;起到粘着剂和稳定剂的作用,使萌芽抑制剂易于附着在伐桩表面,而不脱落进入土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9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