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表面微坑磁性吸附的拉刀及其拉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04137.5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蒙臻;任旭;张旗;倪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D43/02 | 分类号: | B23D43/02 |
| 代理公司: | 33240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前泽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刀面 刀齿 拉削 磁性吸附 拉刀 表面微结构 磁性涂层 加工表面 细微磨粒 分屑槽 微织构 粗拉 精拉 微坑 磨损 收纳 气体回流 细小铁屑 差异性 切削 刀柄 对拉 吸附 损伤 分割 | ||
1.一种基于表面微结构和磁性吸附的拉刀,包括刀柄和刀齿部分;所述的刀齿部分包括粗拉段和精拉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拉段和精拉段的刀齿上均开设有分屑槽;分屑槽将所述刀齿上的后刀面分割为多个分后刀面;各所述分后刀面上均设置有微织构区域;
所述粗拉段上的所有微织构区域内均开设有第一微织构组;第一微织构组包括排列成x1行y1列的第一表面微坑;同一行第一表面微坑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刀齿刃口,同一列第一表面微坑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刀齿刃口;所述精拉段上的所有微织构区域内均开设有第二微织构组;第二微织构组包括排列成x2行y2列的第二表面微坑;同一行第二表面微坑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刀齿刃口,同一列第二表面微坑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刀齿刃口;
所述第一表面微坑及第二表面微坑的深度均为h1;1≤h1≤1.5mm;所有第一表面微坑、第二表面微坑的底部均设置有磁性涂层;所有磁性涂层的外侧面到对应分后刀面的距离均在0.5mm~0.7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微结构和磁性吸附的拉刀,其特征在于:同一个第一微织构组内的同一列第一表面微坑,沿着远离对应刀齿的方向,磁性涂层的厚度逐渐增大;同一个第二微织构组内的同一列第二表面微坑,沿着远离对应刀齿的方向,磁性涂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微结构和磁性吸附的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拉段包括依次排列的粗拉刀齿;所述的精拉段包括依次排列的精拉刀齿;所述刀齿上均开设有三个或四个分屑槽;分屑槽将一个刀齿的后刀面分隔为四个或五个分后刀面;所述的刀齿部分还包括修光段;所述的修光段由依次排列的三到四个修光刀齿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微结构和磁性吸附的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织构区域,呈长度边平行于刀齿刃口的矩形;所述微织构区域与对应刀齿刃口的间距为g1;g1=0.02mm;微织构区域到对应分后刀面的两侧边缘的距离均为g2,g2=0.02mm;
相邻两行第一表面微坑的中心距以及相邻两列第一表面微坑的中心距为d1; d1=0.5mm; x1=⌊1+(l1-0.15)/ d1⌋;其中,⌊1+(l1-0.15)/ d1⌋为1+(l1-0.15)/ d1的向下取整所得值;l1为微织构区域的宽度;l2为微织构区域的长度;y1=⌊1+(l2-0.15)/ d1⌋;其中,⌊1+(l2-0.15)/ d1⌋为1+(l2-0.15)/ d1的向下取整所得值;
相邻两行第二表面微坑的中心距以及相邻两列第二表面微坑的中心距为d2; d2=0.25mm; x2=⌊1+(l1-0.15)/ d2⌋;其中,⌊1+(l1-0.15)/ d2⌋为1+(l1-0.15)/d2的向下取整所得值;y2=⌊1+(l2-0.15)/ d2⌋;其中,⌊1+(l2-0.15)/ d2⌋为1+(l2-0.15)/d2的向下取整所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1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带材轧制剪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随动锯切机的锯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