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自动枣果采摘运输小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94960.2 | 申请日: | 2018-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洪亮;谢汉森;张庆永;李晓炜;廖新锋;张博佳;林辰耀;戴子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D46/26 | 分类号: | A01D46/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陈朝阳 |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福州市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自动 采摘 运输 小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自动枣果采摘运输小车,包括可拆分的环形小车,环形小车中部设有漏斗状的收纳装置,环形小车外围设有沿果树周向移动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上安装有采摘装置,采摘装置采摘的枣果落入收纳装置。本发明包括可拆分的环形小车、漏斗型收纳装置、行走装置和自动采摘装置,与传统方式相比,该半自动枣果采摘运输小车通过组装能将枣树包罗在小车中央实施采摘作业,保证果实掉落位置都在收纳箱内,解决传统敲击采摘方式果实掉落零散、不易收纳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实现半自动采摘,单人操作即可,能完成对枣树的自动采摘、果实收集与运输,便于果农开展采摘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用果实采摘收获用半自动枣果采摘运输小车,适用于各类可采用传统棒杆敲击式或振动采摘方式的枣类果实。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产枣大国,枣树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我国现有枣树2300万亩、从产量可达460亿公斤,占世界种植面积98%以上。因此,如何对枣类果实进行高效率的采摘是当前枣类果实采收的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枣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枣果采收主要采用手摘法、打落法和乙烯催落法。其中:手摘法适用于较低的枣树,可以根据需要准确采收合乎要求的果实,果实质量高,但是工作效率低;打落法适用较高大的枣树,为减少果实因跌落地面引起破伤,用杆震枝可在树下撑布单接枣,对枣树损伤大;催落法是用乙烯利催落采收,效果良好,对于某些果皮很薄的品种不宜使用此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人工劳动强度大、枣果保护差、捡拾效率低的缺陷,导致果农的经济效益相应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目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枣类果实采摘装置,这些收获机各具特点:一些采摘装置也采用打落的原理,配备了叉状打落机构与枝叶筛分装置,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体积巨大;一些采摘装置能进行果树的整体包围式采摘,但体积大、质量重且不便于在果园中移动;一些采摘装置需要2-3人才能进行操作,增加了人力成本;一些采摘装置也采用打落的原理,但不能对果实进行良好收集,需人工进行果实的收集、收纳。此外,这些采摘装置大部分采用内燃机驱动或拖拉机引导,使用成本高、能耗大且环境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枣果采摘运输小车,用于解决传统枣果采摘装置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工作效率低、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枣果采摘运输小车,包括可拆分的环形小车,环形小车中部设有漏斗状的收纳装置,环形小车外围设有沿果树周向移动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上安装有采摘装置,采摘装置采摘的枣果落入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环形小车包括环形导轨,环形导轨包括半圆形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左导轨一端与右导轨铰接,左导轨另一端与右导轨卡扣连接,左导轨外侧铰接有左伸缩杆,右导轨外侧铰接有右伸缩杆,右伸缩杆末端与左伸缩杆铰接;左导轨和右导轨底部两端均设有支架,支架末端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收纳装置包括锥面形的左坡面板和右坡面板,左坡面板上端与所述左导轨内环面固定连接,右坡面板上端与所述右导轨内环面固定连接,左导轨和右导轨扣合时,右坡面板与左坡面板成漏斗状,左坡面板下端与右坡面板下端拼接成漏斗的下口;左坡面板两侧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左挡板,右坡面板靠向左坡面板一端分别设有与左挡板贴合的右挡板,左坡面板下端设有封闭漏斗下口的左半管挡套,配合左挡板、左坡面板形成左侧收纳区,右坡面板下端设有封闭漏斗下口的右半管挡套,配合右挡板、右坡面板形成右侧收纳区;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嵌置在所述环形导轨内的弧形导轨小车,导轨小车前端设有前驱动轮,后端设有后驱动轮,导轨小车内设有电池,电池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驱动所述前驱动轮的前驱动电机,以及驱动所述后驱动轮的后驱动电机;
所述采摘装置包括立柱,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导轨小车上,立柱上设有多组高度可调的拍打杆,立柱背面还安装有采摘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拍打杆自下而上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4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