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膜耐性测试指示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75632.8 | 申请日: | 2018-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彭刚阳;段晓俊;朱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91 | 分类号: | G01N21/9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 地址: | 52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膜 耐性 测试 指示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膜耐性测试指示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重量份数计,该漆膜耐性测试指示剂原料配方组成为73.2‑82.3份去离子水、0.6‑1.5份缓冲剂、0.05‑0.25份消泡剂、4.0‑10.0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0‑10.0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5‑4.0份助溶剂、0.5‑2.0份荧光增白剂、0.025份防腐剂、0.025份防霉剂。本发明使漆膜耐性测试中的判定分级更标准和客观,且将测试后漆膜仅有轻微痕迹时的变化放大,解决了耐性测试后检测专员直接肉眼观察漆膜表面存在的试液痕迹不明显而不易分级评定的问题,以及对测试印痕敏感程度不同而不容易得到一致的结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漆膜耐性测试指示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漆膜耐性测试指示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涂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漆膜是涂料涂布于物件上的一道或多道涂层所形成的固态连续膜,主要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如办公桌表面的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漆膜。由于工件在日常的使用中会与一些液体接触,为了保证工件与生活中可能接触到液体接触一定时间后漆膜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便提出了漆膜对特定液体的耐性要求。漆膜的耐性测试常包括耐水性、耐醇性、耐咖啡性、耐醋性、耐碱性等。
家具企业、玩具企业或者汽车企业等任何使用涂料的企业在选择一款涂料时一定会提出对涂料的耐性要求,涂料企业在研发一款涂料时必然需要设定其在耐性方面的目标参数。由此可见,一套标准化的方法,既可以提高生产活动的沟通效率,也可以明确研发工作的目标。因此,漆膜耐性的标准测试方法及分级评定标准便成为推动我国涂料企业追赶国际涂料巨头的重要助力。
不同的工件国内外对耐性的要求有所不同,如GB/T23999-2009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木器涂料和宜家表面抗性要求,与其对应的测试方法分别为GB/T4893.1-2005家具表面耐冷液测定法和BS EN 12720:2009Furniture—Assessment of surface resistance tocold liquids。
GB/T23999-2009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木器涂料的表面抗性要求如表1:
表1 GB/T23999-2009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木器涂料的表面抗性要求表
备注:常温耐水性按GB/T4893.1-2005规定进行,试液为蒸馏水,试液区域取每块板的中间部位,在每个试液区域上分别放上5层纸片,试验过程中需保持滤纸湿润,必要时在玻璃罩和试板接触部位涂上凡士林密封。24h后取掉滤纸,吸干,放置2h后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如3块试板中有2块未出现气泡、开裂、剥落等涂膜病态现象,但允许出现轻微光泽变化,则评为“无异常”。如出现以上涂膜病态现象按GB/T1766进行描述。
耐沸水性按常温耐水性测试及评价方法进行,试液为沸水,试验过程任其自然冷却,试验时间为15min,试验后放置15min后观察。
耐碱性的测试及结果评定方法同常温耐水性,试液为50g/L的NaHCO3,试验时间为1h,试验后放置1h后观察。
耐醇性的测试及结果评定方法同常温耐水性,试液为5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试验时间为1h,试验后放置1h后观察。
耐污染性的测试及结果评定方法同常温耐水性,试验时间为1h,试验后放置1h后观察。
耐醋的试液为酿造食醋。
耐茶的试液为绿茶水,在2g绿茶中加入250mL沸水,室温放置5min后立即用茶水进行测试。
GB/T4893.1-2005家具表面耐冷液测定的试液如下表2:
表2 GB/T4893.1-2005家具表面耐冷液测定的试液情况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5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