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59843.2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军;张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70;F24F11/64;F24F11/6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环境检测 运行状态 可靠性和实用性 工作方式控制 间歇性控制 使用寿命 室内环境 提升器件 用户使用 检测 申请 匹配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根据当前运行状态匹配空调器的环境检测器件的工作方式;根据工作方式控制环境检测器件工作,以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以相应工作方式间歇性控制环境检测器件工作,有效提升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空调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大多具有环境检测器件,如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需要检测室内PM2.5浓度,则空调器具有PM 2.5传感器,以在系统上电之后,PM2.5传感器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使得主控器可以时刻获取当前室内PM2.5浓度,进而控制空调器运行对应功能。
其中,环境检测器件都是有一定寿命的,如PM 2.5传感器内部有一个小风扇,一旦开启PM2.5检测的时候,那么风扇会开启运行,但是,风扇的寿命有限,如风扇开启最多工作3万个小时。因此,不能在空调器的任何状态下都开启PM 2.5传感器运行,而是需要在真正使用到PM2.5的浓度值时,开启PM 2.5传感器才进行检测。然而,相关技术中只要空调器运行,则控制环境检测器件工作,导致降低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空调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降低用户使用体验,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空调器的任何状态下都开启环境检测器件检测导致降低器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有效提升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空调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匹配所述空调器的环境检测器件的工作方式;根据所述工作方式控制所述环境检测器件工作,以检测当前室内环境。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如果所述当前运行状态为背光点亮状态,则所述工作方式为持续运行;如果所述当前运行状态为净化或者新风开启状态,则所述工作方式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以第一预定占空比运行,且在其他时间段以第二预定占空比运行;如果所述当前运行状态为空调或加湿开启状态,则所述工作方式为在第二预设时间段以第三预定占空比运行,且在其他时间段以第四预定占空比运行;如果所述当前运行状态为其他预设状态,则所述工作方式为在第三预设时间段以第五预定占空比运行,且在其他时间段以第六预定占空比运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所述工作方式控制所述环境检测器件工作之前,还包括:判断是否收到时间信号;如果未收到所述时间信号,则在所述净化或者新风开启状态时以第七预定占空比运行,在所述空调或加湿开启状态时以第八预定占空比运行,在所述其他预设状态时以第九预定占空比运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工作方式控制所述环境检测器件工作,包括:检测所述环境检测器件的开机时间;在所述开机时间大于预设阈值后,控制所述环境检测器件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调器的当前运行状态;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匹配所述空调器的环境检测器件的工作方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方式控制所述环境检测器件工作,以检测当前室内环境。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