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45075.5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6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顾黎强;张麟;赵文恺;沈健;陈志樑;费韶峰;袁秋实;侯四维;杨永华;张晋;奚曹明;史勇杰;朱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潘朱慧 |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网 配电网 多级能源 可调控 调控 计算分析 变电站 变压器单元 分布式能源 供电可靠性 功率曲线 馈线单元 配电单元 运行效果 面单元 配变电 微电网 线单元 综合分析 馈线 上传 主网 传输 电网 评估 分配 优化 | ||
1.一种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配电网进行单元网的布局,即自下而上划分为:以配变电变压器单元作为点单元的微电网单元、以变电站10kV馈线作为线单元的馈线单元和以变电站层面作为面单元的配电单元;
步骤2:基于单元网的布局,自下而上进行可调控容量的计算分析并逐层上传;经过可调控容量的计算分析,结合主网功率曲线综合分析,将可调控容量采用自上而下进行容量传输及分配,形成多级能源优化的整体吸纳;
步骤3:对主动调控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微电网单元的划分原则为:
馈线上2个分段开关间隔内如果包含可控分布式能源,则其为1个独立的微电网单元;
馈线上从分支界定开关到线路末端如果包含可控分布式能源,则其是1个独立的微电网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配电单元的划分原则为:
10kV母线接的某一馈线出口处为起点,按电网实际拓扑连接进行衍生;
经馈线间的联络开关在末端负荷、分布式电源或35kV电站下的10kV母线处停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单元网的调控运行方法具体采用以局部平衡、分区协调、整体吸纳的优化调控流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局部平衡是以微电网单元进行区域内部的就地控制及消纳,当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发电量大于负荷需求时,进行并网操作;反之处于离网运行过程中,对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负荷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区协调即为馈线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失电母线、故障区段或分布式能源产生潮流逆送的现象,主动协调控制器将自动通过联络开关隔离故障区域、并可将非故障的负荷转接到分布式能源富足线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体吸纳即为配电网单元根据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出力的变化趋势,确定优化运行方式通过自主能量管理,通过信息通道传送给馈线连通系层,获得恢复供电负荷多和备用容量大的运行方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可调控容量的计算分析以最大用电需量和电源侧的电力供应量及其可调度量为边界条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供蓄比率指标、间歇式能源出力预测准确率指标、负荷预测准确率指标及控制偏差率指标对主动配电网控制特性进行评估;采用消纳率指标、消纳收益率指标、电压合格率指标及馈线注入功率波动性指标对主动配电网运行特性进行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50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