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醛剂、毛毡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40609.5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欧理;张帆;李枫;黄利平;江伟忠;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D3/30 | 分类号: | A62D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毛毡 除醛剂 制备 有机挥发性物质 醛类化合物 氨基 氨基化合物 大分子物质 无机化合物 胍类化合物 活性基团 碳氧双键 制备工艺 自然条件 挥发 无毒 转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醛剂、毛毡及制备方法。该除醛剂的制备原料包括氨基化合物、胍类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水。除醛剂中含有氨基等活性基团能够与醛类化合物中的碳氧双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反应,进而将醛类化合物转化为稳定无毒、不易挥发的大分子物质,最终达到改善有机挥发性物质及气味的目的。在毛毡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工艺简单、便捷,且微量的除醛剂便能够达到消除毛毡内有机挥发性物质以及改善毛毡气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醛剂、毛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由于车体本身的喷涂以及车体装饰所用的材料中通常会含有有机挥发性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如甲醛、苯、二甲苯等,因而车体内部的空气环境较差,自车体本身和车体装饰等也成为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为使车体内部空气清洁,通常采用的方法为暴晒、加热、通风或使用除醛剂去除车体内部的甲醛等有机挥发性物质。暴晒、加热或通风的方式只能短时间内去除车内的甲醛等物质,并不长久,因而,使用除醛剂去除车体内部甲醛的方法为主要使用方法。目前,采用除醛剂去除甲醛等有机挥发性物质常用的方法为对污染源进行喷洒,且工艺简单。
然而,采用除醛剂喷洒污染源时,由于除醛剂的渗透性较差,若污染源较厚,则除醛剂无法渗入到污染源内部,导致无法获得有效的除醛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醛剂、毛毡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除醛剂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醛剂,该除醛剂的制备原料包括氨基化合物、胍类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水。其中,氨基化合物为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如氨基酸、尿素、三聚氰胺等。在本申请中,氨基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R4NH2。胍类化合物为精氨酸残体的一部分,其在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十二烷基胍乙酸酯、苯甲基胍类化合物等。在本申请中,胍类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R1HNC(=NR2)NHR3,其中,R1、R2、R3为氢、烷基或芳基,且R1和R3中至少有一个为氢。无机化合物主要用于调整除醛剂的pH值,以使除醛剂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在本申请中,无机化合物可以采用各种无机酸或无机碱,如碳酸、次氯酸以及氢氧化钠等。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除醛剂的制备原料可知,本申请提供的除醛剂中含有氨基(NH2-)等活性基团。氨基能够与醛类化合物(化学式为RCHO)中的碳氧双键(C=O)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反应,进而将醛类化合物转化为稳定无毒、不易挥发的大分子物质。由此,本申请提供的除醛剂能够转化醛类化合物,进而达到改善有机挥发性物质气味的目的。
本申请提供的除醛剂与醛类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反应式为:
(1)R4NH2+RCHO→R4N=CRH;
(2)R1HNC(=NR2)NHR3+RCHO→R1HNC(=NR2)N=CRH;此时,R3为氢;
(3)R1HNC(=NR2)NHR3+RCHO→R3HNC(=NR2)N=CRH;此时,R1为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0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