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30597.8 | 申请日: | 2018-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尹传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莱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06;C08F220/18;C08F220/58;C08F220/28;C08F212/12;C08F222/02;C08F2/26;C08L25/14;C08L25/16;C08L3/06;C08L3/04;C08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苯丙乳液 淀粉基 制备 单体混合物 阴离子淀粉 内交联剂 外交联剂 引发剂 植物胶 交联反应 生产过程 制备过程 起泡 耐水性 熬制 滴加 可控 粘结 保温 过滤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苯丙乳液领域,提供了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淀粉基苯丙乳液,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10‑30%、植物胶0.5‑1.5%、单体混合物10‑30%、引发剂0.2‑1.0%、内交联剂0.5‑3%、外交联剂0.1‑3%以及水40‑70%。其制备方法包括:将阴离子淀粉与植物胶混合升温熬制,降温,滴加单体混合物、引发剂和内交联剂,保温,调节pH至6‑8;接着降温至60℃以下,加入外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后,降温过滤。本发明提高了淀粉基苯丙乳液的韧性,且在制备过程中起泡少,其生产过程安全可控,制备获得的淀粉基苯丙乳液粘结强度大、韧性好、弹性佳、耐水性好、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苯丙乳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丙乳液是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经乳液共聚而得。现有技术中的苯丙乳液成品泡沫多,耐水性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其粘结强度大,韧性好,弹性佳,泡沫少且耐水性良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生产过程安全可控,其粘结强度大,韧性好,弹性佳,泡沫少且耐水性良好。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10-30%、植物胶0.5-1.5%、单体混合物10-30%、引发剂0.2-1.0%、内交联剂0.5-3%、外交联剂0.1-3%以及水40-70%。
优选地,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16-24%、植物胶0.8-1.2%、单体混合物14-26%、引发剂0.4-0.8%、内交联剂0.9-2.4%、外交联剂0.4-2.5%以及水50-60%。
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与植物胶混合升温熬制,接着降温至预定温度,滴加单体混合物、引发剂和内交联剂,保温,保温结束后调节pH至6-8;接着降温至60℃以下,加入外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天然高分子的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作为乳化剂,通过复配植物胶作为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增韧剂,从而提高了苯丙乳液的韧性,并且在制备过程中起泡少,其生产过程安全可控,制备获得的淀粉基苯丙乳液,其粘结强度大,韧性好,弹性佳,耐水性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淀粉基苯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淀粉基苯丙乳液,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10-30%、植物胶0.5-1.5%、单体混合物10-30%、引发剂0.2-1.0%、内交联剂0.5-3%、外交联剂0.1-3%以及水40-70%。
优选地,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16-24%、植物胶0.8-1.2%、单体混合物14-26%、引发剂0.4-0.8%、内交联剂0.9-2.4%、外交联剂0.4-2.5%以及水50-60%。
其中,阴离子淀粉及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羧基淀粉及其衍生物、磷酸酯淀粉及其衍生物、磺酸基淀粉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莱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莱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0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CO2刺激响应的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氟离子型树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