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29000.8 | 申请日: | 2018-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栾英宏;徐红新;李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N22/04;G01N22/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08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 星载 数据处理系统 空间分辨率 探测装置 展开机构 主动探测 反射面 主被动 尺度 高空间分辨率 数据融合 卫星载荷 有效结合 一体化 冻融 反演 卫星 土壤 | ||
1.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面部分、主动部分、被动部分、展开机构和数据处理系统:
所述主动部分和被动部分共用一副所述反射面部分,所述被动部分安装于所述主动部分上方,并通过所述展开机构安装于卫星载荷舱顶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安装于卫星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部分为可展开反射面,所述可展开反射面包括反射面和伸展臂,所述伸展臂的一端与星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射面连接,所述反射面在卫星发射阶段可靠的收拢压紧在星体上,在轨工作阶段通过所述伸展臂展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部分包括主动馈源阵列、收发组件阵列、功分合成网络、频综收发机和主动部分支撑结构,所述主动馈源阵列、所述收发组件阵列、所述功分合成网络和所述频综收发机分别安装于所述主动部分支撑结构上;
所述功分合成网络分别与所述收发组件阵列和所述频综收发机电连接,所述收发组件阵列与所述主动馈源阵列电连接,所述频综收发机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
主动探测信号由所述频综收发机产生,经所述功分合成网络到达所述收发组件阵列,经所述收发组件阵列发射通道输出至所述主动馈源阵列,并经所述可展开反射面反射至地面目标再反射回来形成散射信号,散射信号由所述可展开反射面接收馈入所述主动馈源阵列,并经所述收发组件接收通道合成后到达所述频综收发机,再进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后,打包传送至卫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馈源阵列中的主动馈源单元采用平板微带天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部分包括被动馈源阵列、接收机前端、接收机中频和被动部分支撑结构,所述被动馈源阵列、所述接收机前端和所述接收机中频安装于所述被动部分支撑结构上;
所述被动馈源阵列与所述接收机前端电连接,所述接收机前端与所述接收机中频电连接,所述接收机中频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
被动探测信号由所述可展开反射面接收地面目标辐射信号馈入所述被动馈源阵列,经所述接收机前端放大和所述接收机中频滤波检波,并进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后,打包传送至卫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馈源阵列中的被动馈源单元采用平板微带天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机构包括一框架、两展开锁定机构和若干压紧释放机构,所述框架分为左段框架、中段框架和右段框架;所述展开锁定机构包括两套,一套分别与左段框架的端部和中段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套分别与中段框架的端部和右段框架的端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压紧释放机构分布在左段框架和右段框架上,用于与星体的两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机构、所述主动部分和所述被动部分均在物理空间上分别分成左、中、右三段,在卫星发射阶段所述被动部分和所述主动部分的左右两段分别安装在所述展开机构的左右两段框架上,并可靠的压紧于星体两侧,所述被动部分和所述主动部分的中段安装在所述展开机构中段框架上,并一同安装于星体顶部。在卫星入轨后,在所述展开机构电机的驱动下,所述展开机构的左右两段框架带动所述被动部分和所述主动部分的左右两段旋转至和所述被动部分与所述主动部分的中段平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部分和主动部分之间、主动部分和展开机构之间、展开机构的中段和卫星载荷舱顶部之间均采用物理隔热安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星载主被动一体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部分和主动部分之间、主动部分和展开机构之间、展开机构的中段和卫星载荷舱顶部之间均采用玻璃钢垫片隔热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90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