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菩提叶脉茶包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18103.4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黄俊昆;刘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脉 茶包 老叶 浸泡 双氧水 蒸馏水 氢氧化钠溶液 双氧水浸泡 蒸馏水浸泡 表面残留 化学残留 竞争优势 氢氧化钠 清水清洗 泡茶 干燥箱 冲压 漂白 折叠 烘干 泡制 涂胶 叶肉 组叠 黏合 加热 异味 加工 冷却 送入 采摘 残留 茶叶 沸腾 整齐 成熟 生产 | ||
一种菩提叶脉茶包的加工方法,包括采摘、挑选成熟的菩提树老叶,经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处理后,加热至沸腾,冷却后用蒸馏水浸泡和清水清洗,再用牙刷刷去菩提老叶表面残留的叶肉,经双氧水浸泡,达到漂白效果后,浸泡在蒸馏水中,消除菩提叶脉中残留的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成份;再将无化学残留的菩提叶脉10~20片一组叠整齐,送入干燥箱烘干,经冲压、折叠、涂胶、黏合,制成菩提叶脉茶包。该发明方法生产出的菩提叶脉茶包能满足各种茶叶的泡制要求,茶汤清澈无杂质和异味,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解决了在旅途中泡茶因无法带足器具而造成茶汤杂质多口感差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明显的竞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菩提叶脉茶包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其中:红茶品性温和、香味醇厚,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 促进食欲, 有利尿、消除水肿的功效。普洱茶因具有茶性温和、暖胃、降血脂和减肥的功效,深受广大女性同胞们所喜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人们疲于应付,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美容、减肥和抗老化的功效。同时,茶汤里的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仰制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传统的泡茶过程器具繁多,程序复杂,而茶叶的简包装易造成茶汤杂质多口感差的问题。目前,市面上茶包主要起到便携、过滤杂质的作用,制作茶包的材料多为无纺布及尼龙。其中,无纺布并非天然材料制成,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会在热水冲泡过程中溶出;并且无纺布茶包的茶水渗透性和茶包视觉通透性都不强,不仅影响袋泡茶口感,内部茶叶的形态和质量也无法清除看到。而尼龙茶包虽然网孔较大,容易泡出茶味,且视觉通透性强,但其冲泡时间过长或水温超过90℃时,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本发明制备的菩提叶脉茶包,能满足各种茶叶的泡制要求,茶汤清澈无杂质和异味,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菩提又包含浓厚的佛教内涵,赋予“禅文化”韵味,能够全面提升制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明显的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茶叶简包装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菩提叶脉茶包的加工方法。利用该方法制造的菩提叶脉茶包,能满足各种茶叶的泡制要求,茶汤清澈无杂质和异味,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解决了目前“出差族”旅途无法享受高品质茶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菩提叶脉茶包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摘成熟的菩提树老叶,通过挑选去除有缺陷的叶片,备用;
步骤2:配制氢氧化钠水溶液,倒入2000mL玻璃杯中,将挑选后的菩提老叶逐片放入,使每片菩提老叶完全浸没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并确保不出现菩提叶重叠在一起的现象;
步骤3:将装入菩提老叶的玻璃杯放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后取下冷却,取出菩提老叶用蒸馏水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备用;
步骤4:将完成清洗的菩提老叶放置在工作台上,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去菩提老叶表面残留的叶肉,备用;
步骤5:将制成的菩提叶脉放入双氧水中浸泡,漂白后取出,浸泡在蒸馏水中,每30分钟更换一次蒸馏水,一共更换6次,彻底消除菩提叶脉中残留的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成份;
步骤6:将制成的无化学残留的菩提叶脉取出,10~20片一组叠整齐,用木夹固定后送入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80~90℃,烘干时间10~30分钟,备用;
步骤7:取出烘干后的菩提叶脉,送入冲床,冲压成图1所示的菩提叶脉片,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8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青钱柳别样茶复合保健饮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精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