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面救援无人艇以及救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15194.6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仁;施宇翔;张娜;郝伦;游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斯比防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珠海市海斯比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C9/28;B63H1/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6 | 代理人: | 田志远;张朝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救援 无人 以及 方法 | ||
1.一种水面救援无人艇,包括无人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艇主体上设置有PLC控制器、通信模块、纵向推进器以及竖向推进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纵向推进器以及所述竖向推进器连接,所述纵向推进器为所述无人艇主体提供航行动力,所述竖向推进器为所述无人艇竖向方向提供压力,
且所述无人艇主体包括救援腔以及浮力腔,所述救援腔上分别设置有前门以及点推杆,且所述点推杆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前门通过所述点推杆进行开启以及闭合,所述救援腔的左右两侧舷墙上分别设置有排水孔,救援腔的后侧舷墙上设置有排水栅栏,救援腔在救援过程中,前门是开启的,
所述救援腔与所述浮力腔为上下分布设置,所述救援腔相对于水面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救援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救援腔低于水面,所述救援腔与水面接通,落水人员由水面进入救援腔;当所述救援腔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救援腔高于水面,落水人员在所述救援腔内脱离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旋转摄像机、生命探测仪、GPS导航仪以及无线电台,所述旋转摄像机、所述生命探测仪、所述GPS导航仪以及所述无线电台均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呈圆弧状或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推进器包括竖向电机以及与所述竖向电机连接的空气螺旋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腔内设置有救援箱,所述救援箱内置放有饮用水以及毛巾。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无人艇靠近落水人员,具体为:发现落水人员后,通过无线电台遥控无人艇靠近落水人员;
(2)打开前门后,启动竖向推进器,具体为:打开前门后,在空气螺旋桨下压力的作用下,无人艇吃水增大,无人艇的救援腔浸没水面,无人艇的救援腔与水面接通;
(3)落水人员漂入救援腔内,具体为:继续通过无线电台遥控无人艇接近落水人员,直到落水人员漂入救援腔内;
(4)关闭竖向推进器,具体为:关闭竖向推进器,此时空气螺旋桨停止转动,向下压力消失,救援腔内的水通过排水孔放出,无人艇吃水减小,救援腔缓慢脱离水面,落水人员脱离水面;
(5)救援完成,具体为:继续遥控无人艇将落水人员带回码头或母船,救援任务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无人艇空载向落水人员靠近时,所述救援腔高于水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面救援无人艇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落水人员漂入救援腔内后,关闭前门,防止无人艇在排水上升过程中,落水人员再次落入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斯比防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珠海市海斯比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斯比防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珠海市海斯比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51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上自主呼吸安全头盔
- 下一篇:一种海洋工程施工用应急救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