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肛管细胞取样装置、导入扩张器及肛管细胞取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89560.5 | 申请日: | 2018-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罗丕福;车拴龙;阎培莎;刘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M2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 取样 装置 导入 扩张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肛管细胞取样装置、导入扩张器及肛管细胞取样方法,肛管细胞取样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的手柄和取样部、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取样部在肛管内的伸入距离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取样部的外表面上覆盖有软毛,所述软毛为波浪状,且所述软毛沿所述取样部的径向布置。患者能够通过无创筛查的方式自行完成对肛管粘膜上细胞的取样工作,既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又能够便于患者早期发现肛管癌及癌前病变并及时就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查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肛管细胞取样装置、导入扩张器及肛管细胞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2014年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同性恋数量达7000万左右,并在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疾控中心统计,中国现有艾滋病确诊患者约78万,仍有大约10%的HIV感染者尚未被发现。肛管癌作为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在HIV阳性的男性同性恋者中,肛管癌的发病率为35/10万,接近于妇女宫颈癌的水平。目前认为HIV感染、HPV感染及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均属于肛管癌的高发人群。肛管癌的预防检测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与宫颈癌细胞病理学筛查较为类似,能够在早期癌前病变时,进行确诊和治疗,以便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美国TBS系统已拟定肛管细胞学诊断标准参考宫颈细胞学内容。由于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艾滋病及同性恋者存在极大的心理负担,往往不愿意及时就医和体检,且部分医院的个别医生也存在对肛管癌高危人群的偏见。故而现在的多数高危人群一般多在传染病医院、私人诊所进行就医,对肛管癌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目前国内还尚未有肛管细胞病理学筛查开展的报道,高危人群往往在病变较为严重时才来就医,如形成肿物或出血等明显症状时。肛肠科医生在进行检测时一般通过肛门镜等手段直接观察并取活检来确诊。而在确诊时,往往患者的肛管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而且采用肛门镜进行活检的手段属于有创性检查,不适合用于体检筛查。且肛门镜设备的成本较为昂贵,操作比较复杂,故而收取的治疗费用也较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另外,对于HIV或者HPV的消毒措施要求较为严格,一般规模较小的医院也不会使用肛门镜技术,使得患有此类病症的高危人群看病确诊非常不便,容易发生延误病情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管细胞取样装置、导入扩张器及肛管细胞取样方法,患者能够通过无创筛查的方式自行完成对肛管粘膜上细胞的取样工作,既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又能够便于患者早期发现肛管癌及癌前病变并及时就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基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肛管细胞取样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的手柄和取样部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取样部在肛管内的伸入距离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取样部的外表面上覆盖有软毛,所述软毛为波浪状,且所述软毛沿所述取样部的径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环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取样部位于同一侧,所述限位环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取样部位于所述限位环内;
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靠近所述取样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限位环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
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限位环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
所述限位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进行往复运动,使得所述限位环的开口端能够张开或闭合。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限位环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9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