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和G-四链体杂交链式放大反应检测雄激素受体的电化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29407.3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楠迪;姚斌斌;田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16 | 分类号: | C12Q1/681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张仕婷 |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素 受体 识别 元件 四链体 杂交 链式 放大 反应 检测 电化学 方法 | ||
基于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和G‑四链体杂交链式放大反应检测雄激素受体的电化学方法,属于分析化学和临床诊断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雄激素受体(AR)对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ARE)的保护作用,当AR存在时与具有特定序列的双链DNA即ARE结合,同时借助杂交链式放大反应通过序列互补将大量G‑四链体结构聚集到固定在电极表面的含有ARE的DNA探针上。最后利用电极表面结合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G‑四链体‑血红素复合物与AR浓度呈正相关,通过电流值与AR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对AR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好等优点,并适用于对人血清等临床样本中AR浓度的定量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和G-四链体杂交链式放大反应检测雄激素受体的电化学方法,属于分析化学和临床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雄激素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在体内主要为睾酮及少量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如:影响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发生和成熟,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及维持男性正常的性功能。而雄激素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其受体—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若无AR,则雄激素对组织无刺激反应,AR是雄激素作用的中介物质。研究表明,AR与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肯尼迪病、男性不孕、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以及男性乳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一种高灵敏检测AR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资料,对前列腺癌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AR检测方法有蛋白印迹、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是典型的半定量检测模式,不能精确的测定受体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虽然可以定量检测,但是需要特异性标记的抗体,耗时且不经济。因而,建立操作简单便携、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AR检测方法,对AR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蛋白-核酸识别技术、信号放大技术与生物传感技术相结合,用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进行靶标识别,通过杂交链式进行信号放大,G-四链体-血红素复合物作为信号标记,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针对AR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androgen receptorresponse element, ARE)和G-四链体杂交链式放大反应检测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 AR)的电化学方法,合理设计了两条具有特定序列的单链DNA探针P1和P2,用以构建雄激素受体AR结合探针ARBP;P1的5’端序列和P2的3’端序列互补,其杂交后形成一端为序列互补的双链DNA,其中包含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ARE,并在末端带有巯基修饰,另一端为非互补的能够引发G-四链体杂交链式放大反应的单链末端区;通过自组装将ARBP的双链端以Au-S键固定至金电极表面,形成探针修饰的电极;利用AR与ARBP中ARE部分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屏蔽住ARBP本身含有的限制性内切酶NspI的酶切位点,避免NspI对ARBP的切割;在G-四链体杂交链式放大反应中,合理设计了四段G-四链体形成探针 Hp1、Hp2、Hp3和Hp4,Hp1和Hp2、Hp3和Hp4两两互补配对,不断自发地在ARBP的单链端形成两段具有极多数量G-四链体结构的杂交链,与血红素结合形成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G-四链体-血红素复合物,其数量与AR的浓度密切相关;最后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峰电流值与AR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建立标准曲线;以同样的步骤和试剂对人血清样品中的AR进行检测。
在该方法体系中设计了六个特殊的DNA序列:形成ARBP的探针P1和P2,能够自组装形成G-四链体的四个G-四链体形成探针Hp1、Hp2、Hp3和Hp4。
特殊设计的P1和P2部分互补形成的ARBP中包含一段雄激素受体识别元件(androgen receptor response element, ARE),其另一端以非互补的单链存在,为G-四链体形成探针的捕捉序列,分别与Hp1和Hp3部分互补,且互补区域的长度大于发夹DNA本身的茎环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9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