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12975.2 | 申请日: | 2018-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森迈(武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12;B32B38/00;B32B38/16;C09J129/04;C09J161/24;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板 蜂窝芯 制备 拉伸 胶水 防火板 粘接面 粘合 刮涂 铝板 复合 板材表面 板材加工 胶水固化 清洁 粘合层 施压 小孔 芯材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蜂窝板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加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板材表面清洁:将蜂窝芯、铝板、防火板的粘接面用清洁干净;刮涂胶水:在板材的粘接面均匀刮涂胶水;蜂窝芯拉伸:将蜂窝芯均匀拉伸,芯材拉伸后每个小孔成正六边型;蜂窝板组合:在蜂窝芯的两侧依次粘合铝板和防火板;蜂窝板复合:将组合好的蜂窝板施压进行复合,待胶水固化后即得所述的蜂窝板。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蜂窝板各层之间粘合牢固、各层之间的粘合层不开裂,制备得到的蜂窝板强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蜂窝板,蜂窝板以蜂窝结构为芯层,在芯层两侧通过蜂窝板粘合剂粘合铝板而制成。适用于民用建筑、车船装饰等。是航空、航天材料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应用。整个加工过程全部在现代化工厂完成,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因铝皮和蜂窝间的高热传导值,内外铝皮的热胀冷缩同步;蜂窝铝皮上有小孔,使板内气体可以自由流动。由于蜂窝板具有抗高风压、减震,隔音、保温、阻燃和比强度高等优良性能。国外六十年代已在民用各领域使用,而且发展很快,我国最近几年蜂窝板才在民用工业的各领域应用。
但利用现有技术生产的蜂窝板,由于生产工艺存在不足,很容易出现芯层和铝板之间的粘合不牢而脱落,芯层和铝板之间的粘合层容易开裂,强度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蜂窝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蜂窝板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板材表面清洁:将蜂窝芯、铝板、防火板的粘接面用清洁干净;
刮涂胶水:在板材的粘接面均匀刮涂胶水;
蜂窝芯拉伸:将蜂窝芯均匀拉伸,芯材拉伸后每个小孔成正六边型;
蜂窝板组合:在蜂窝芯的两侧依次粘合铝板和防火板;
蜂窝板复合:将组合好的蜂窝板施压进行复合,待胶水固化后即得所述的蜂窝板。
优选地,板材表面清洁步骤中使用丙酮对粘接面进行清洁。
优选地,刮涂胶水步骤中,蜂窝芯、铝板的粘接面胶水的刮涂量为0.25~0.4㎏/㎡。
最优选地,刮涂胶水步骤中,蜂窝芯、铝板的粘接面胶水的刮涂量为0.25~0.3㎏/㎡。
优选地,刮涂胶水步骤中,铝板、防火板的粘接面胶水的刮涂量为0.15~0.3㎏/㎡。
最优选地,刮涂胶水步骤中,铝板、防火板的粘接面胶水的刮涂量为0.15~0.2㎏/㎡。
优选地,刮涂胶水步骤中所述的胶水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脲醛树脂40~60份、双马来酰亚胺20~30份、糠醇20~30份、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3~6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3~6份、十溴二苯乙烷3~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份、聚乙烯醇60~80份、水100~120份。
最优选地,刮涂胶水步骤中所述的胶水由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脲醛树脂50份、双马来酰亚胺25份、糠醇20份、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5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5份、十溴二苯乙烷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份、聚乙烯醇60份、水100份。
上述蜂窝板胶水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在40~50℃的水中加入聚乙烯醇,搅拌溶解后升温至90~100℃,然后加入脲醛树脂、双马来酰亚胺、糠醇、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十溴二苯乙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恒温反应3~5h,即得所述的蜂窝板胶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森迈(武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欧森迈(武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2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