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05198.9 | 申请日: | 2018-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默远;张宇航;潘兴瑶;刘洪禄;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量筒 速率测定 简易 入流口 支架 土壤 可拆卸连接 测量需求 精度可变 区域土壤 上端封闭 实验误差 转换系数 可变 连通 测量 配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装置包括支架、量筒和第一环,所述第一环与所述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与所述量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环的上端封闭且开设有入流口,所述第一环通过所述入流口与所述量筒连通,所述第一环配套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所述量筒,从而使量筒和第一环之间的转换系数可变,即测量精度可变,以满足各种不同区域土壤的测量需求,并减少实验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入渗过程的测定是研究“大气水-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循环机理的基础工作,入渗速率是衡量土壤入渗能力重要的物理指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入渗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原状土壤、回填土壤及植被条件进行入渗模拟实验。然而不同类型土壤入渗速率差异较大(砂土的稳定入渗速率约120mm/h,壤土的稳定入渗速率约40mm/h,黏土的稳定入渗速率约10mm/h),传统入渗装置采用马氏瓶进行供水测量,量程固定,测量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土壤的测量精度需求,易造成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测量精度可变,满足各种不同区域土壤的测量需求,减少实验误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装置,包括支架、量筒和第一环,所述第一环与所述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与所述量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环的上端封闭且开设有入流口,所述第一环通过所述入流口与所述量筒连通,所述第一环配套有若干个不同直径的所述量筒。
进一步的,所述入流口处设有固定螺母,所述量筒通过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一环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环,所述第二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插入土壤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的下端均设有倾斜的锐角刀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计时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内侧的上端设有扶持架,所述扶持架与所述量筒触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顶端设有橡胶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的直径大于所述量筒的直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简易土壤入渗速率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查待测区不同类型土壤特性,预估所述待测区土壤入渗速率变化范围,结合测量精度要求选择量筒直径和第一环直径;
2)备好实验用水;
3)设置计时器,重置计时器到“00:00”;
4)将第一环和第二环的锐角刀口放置在所述待测区,在所述锐角刀口上均喷涂硅喷剂;
5)向下推动橡胶把手,同时轻轻地来回转动支架,使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更容易插入土壤中,直到限位环与土壤表面接触为止;
6)同时向所述量筒内和所述第二环内倒入所述实验用水,直到所述第二环内填满所述实验用水,同时所述量筒内液体高度到达刻度起始点;
7)按下所述计时器开始按钮立即启动计时器,开始实验;
8)读数,当所述实验用水渗入土壤时,所述量筒内的液面不断下降,每隔1min读取并记录所述量筒液面读数;直到发现每个读数间差值基本相等,即达到稳定下渗状态时停止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