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03306.9 | 申请日: | 2018-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4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震宇;刘玉红;严二虎;王志军;常嵘;姜博;潘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溶解度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沥青样品,使用过滤装置包裹沥青样品,并称取沥青样品和过滤装置的重量;2:将包裹有沥青样品的过滤装置浸泡于三氯乙烯中,并进行一次静置,以使得三氯乙烯与沥青样品相接触;3:控制包裹有沥青样品的过滤装置在三氯乙烯中进行周期性运动,然后除去所获得的沥青溶解液;4:重新取三氯乙烯,再次将包裹有沥青样品的过滤装置浸泡于三氯乙烯中进行周期性运动,并进行二次静置,然后除去所获得的沥青溶解液;5:重复4,直至所获得沥青溶解液澄清为止,获取含有不溶物的过滤装置,得到不溶物的重量,以计算沥青样品的溶解度。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试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属于道路材料性能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对沥青溶解度进行测试,1)可以使用T0607-2011中规定的沥青溶解度试验方法(以下简称“规程方法”),具体试验过程可查阅现行JTG E20-2011中的试验方法对沥青的溶解度进行测试;2)水浴加热法:首先将三氯乙烯溶剂进行加热,然后用于稀释溶解沥青样品。一般溶剂加热的温度需控制在80℃以内,防止因为温度过高,溶剂挥发(三氯乙烯沸点为85℃)。
规程方法较适用于高标号道路石油沥青。对于溶解度较低的沥青,其溶解度测定试验耗时较长,甚至一连几天浸泡难以过滤,无法正常完成试验。例如:对于SBS(I-D)改性沥青、高粘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及湖沥青等的试验效率低下,有时超过三天无法完成试验工作。有些沥青采用三氯乙烯反复冲洗也无法进行有效溶解,溶剂用量较大,消耗人力物力。另外,规程方法在试验操作过程气味过大,导致试验人员易产生不适反应,部分试验被迫终止。而水浴加热法由于对于溶解过程采取了加热的方法,导致三氯乙烯挥发严重,对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不利,另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加速溶解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采用三氯乙烯反复冲洗也无法进行有效溶解,溶剂用量较大,消耗人力物力;试验操作过程气味过大,导致试验人员易产生不适反应,部分试验被迫终止;另外,溶解过程采取加热的方法时,导致三氯乙烯挥发严重,对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不利等。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试验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溶剂的消耗,同时试验精度和平行性良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沥青样品,使用过滤装置包裹所述沥青样品,并称取所述沥青样品和所述过滤装置的重量;
步骤2:将包裹的沥青样品浸泡于三氯乙烯中,并进行一次静置,以使得三氯乙烯与所述沥青样品相接触;
步骤3:控制所述包裹有沥青样品的过滤装置在三氯乙烯中进行周期性运动,然后除去所获得的沥青溶解液;
步骤4:重新取三氯乙烯,再次将包裹有沥青样品的过滤装置浸泡于三氯乙烯中进行周期性运动,然后进行二次静置,除去所获得的沥青溶解液;
步骤5:重复步骤4,直至所获得的沥青溶解液澄清为止,获取含有不溶物的过滤装置,然后得到不溶物的重量,以计算所述沥青样品的溶解度。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一次静置的时间为1-120min,优选为6-60min。
根据本发明的沥青溶解度的测试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进行周期性运动的时间为1-10min,优选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3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