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级硫酸钴晶体的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65153.3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苏中府;曾清全;谢建银;吴孝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15/00;C22B3/38;C30B28/04;C30B29/4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硫酸 晶体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级硫酸钴晶体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1)预处理:将含钴原料破碎、球磨后形成矿浆;(2)两段浸出:在矿浆中加入酸和还原剂进行两段浸出;(3)沉淀法除铁:在一段浸出液中添加氧化剂和中和剂,控制一定的温度和pH值形成铁渣,除去一段浸出液中的Fe;(4)萃取深度除铁:采用萃取法除去除铁后液中少量的Fe,达到深度除Fe的目的;(5)P204萃杂和P507萃钴(6)蒸发结晶和焙烧脱水得到CoSO4·xH2O晶体。本发明不需要使用盐酸,改善了操作环境和降低了对设备的防腐要求,同时降低了废水处理的难度;采用两段浸出工艺,可减轻沉淀法除铁工序和P204萃杂工序的负担,同时大大节约了原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级无水或水合硫酸钴晶体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行业的迅猛发展,作为电池生产主要原料之一的硫酸钴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目前,生产硫酸钴的主流工艺路线为:钴原料→浸出→铜萃取-电积→沉淀法除铁→P204萃杂→P507萃钴→硫酸钴溶液→蒸发结晶→CoSO4·7H2O晶体。
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沉淀法除铁很难将铁完全除干净,进入P204工序的料液难免会存在少量的铁,少量的铁会在P204和P507有机相中富集,影响除杂和萃钴效果。为保证P204萃杂和P507萃钴工序的顺利进行,需要在这两个工序设置反萃取铁步骤,且反萃取铁必须采用高浓度的HCl,一方面恶化了操作环境,大大增加了设备的防腐要求,同时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
(2)铜萃取时会释放大量的酸,萃铜余液直接进入沉淀法除铁工序,需要大量的碱来中和萃铜时所释放的酸,酸、碱的消耗量很大。
(3)CoSO4·7H2O晶体含水量较大,钴含量较低,储存和运输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硫酸体系制备电池级硫酸钴晶体的生产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池级硫酸钴晶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含钴原料破碎、球磨后形成矿浆;
(2)两段浸出:包括一段浸出和二段浸出;在一段浸出中,首先在矿浆中加入萃铜余液、酸和还原剂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一段过滤,形成一段浸出液和一段浸出渣,一段浸出液进入沉淀法除铁工序,一段浸出渣进行二段浸出;
二段浸出结束后进行二段过滤,得二段浸出渣和二段浸出液,其中的二段浸出液进入铜萃取-电积工序,在铜萃取过程中所生产的萃铜余液返回一段浸出,二段浸出渣经洗涤后进入废料处理系统;
(3)沉淀法除铁:在一段浸出液中添加氧化剂和中和剂进行沉淀,然后取过滤液形成除铁后液;
(4)萃取深度除铁:将萃取剂与稀释剂配制成萃铁有机相,将萃铁有机相与除铁后液混合,进行萃取,形成负载有机相和深度除铁后液,负载有机相经酸洗涤、反萃取铁、纯水洗涤后形成再生有机相,再生有机相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5)P204萃杂和P507萃钴:将深度除铁后液依次经P204萃杂工序和P507萃钴工序后用硫酸反萃得到CoSO4溶液,P204萃杂工序和P507萃钴工序均不设置反萃取铁步骤;
(6)蒸发结晶和焙烧脱水:将CoSO4溶液除油、蒸发结晶、烘干后得到CoSO4·7H2O晶体,再经焙烧脱水后得到CoSO4·xH2O晶体,0≤x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5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热还原制备金属铝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氯化镍溶液中微量钴的去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