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41237.3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同升布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它包括顶管掘进机(1)、管道(2)、中继间(3)、导轨(4)、主顶油缸(5)、后靠背(6)、爬梯(7)、顶铁(8)、履带吊(9)、注浆泵(10)、注浆桶(11)、主顶油泵车(12)和注浆管(13),顶管掘进机一侧设有管道,管道一端经中继间与顶铁相连,顶铁一侧设有主顶油缸,主顶油缸一端设有后靠背,主顶油缸一侧设有导轨,顶铁上端设有爬梯,爬梯上方设有履带吊,履带吊一侧设有主顶油泵车,主顶油泵车一端设有注浆泵,注浆泵与注浆桶相连,主顶油泵车另一端设有注浆管。本发明采用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结构布置合理,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管工作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存在布置不合理,不方便操作。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新的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它包括顶管掘进机、管道、中继间、导轨、主顶油缸、后靠背、爬梯、顶铁、履带吊、注浆泵、注浆桶、主顶油泵车和注浆管,所述顶管掘进机一侧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一端经中继间与顶铁相连接,所述顶铁一侧设置有主顶油缸,所述主顶油缸一端设置有后靠背,所述主顶油缸一侧设置有导轨,所述顶铁上端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上方设置有履带吊,所述履带吊一侧设置有主顶油泵车,所述主顶油泵车一端设置有注浆泵,所述注浆泵与注浆桶相连接,且主顶油泵车另一端设置有注浆管。
作为本发明更加优选地,所述管道为不锈钢波纹管。
作为本发明更加优选地,所述管道的壁厚为1-10c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本发明采用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顶管掘进机一侧设置有管道,管道一端经中继间与顶铁相连接,顶铁一侧设置有主顶油缸,主顶油缸一端设置有后靠背,主顶油缸一侧设置有导轨,顶铁上端设置有爬梯,爬梯上方设置有履带吊,履带吊一侧设置有主顶油泵车,主顶油泵车一端设置有注浆泵,注浆泵与注浆桶相连接,且主顶油泵车另一端设置有注浆管,结构布置合理,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管掘进机,2.管道,3.中继间,4.导轨,5.主顶油缸,6.后靠背,7.爬梯,8.顶铁,9.履带吊,10.注浆泵,11.注浆桶,12.主顶油泵车,13.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顶管工作井安装结构,它包括顶管掘进机1、管道2、中继间3、导轨4、主顶油缸5、后靠背6、爬梯7、顶铁8、履带吊9、注浆泵10、注浆桶11、主顶油泵车12和注浆管13,所述顶管掘进机1一侧设置有管道2,所述管道2一端经中继间3与顶铁8相连接,所述顶铁8一侧设置有主顶油缸5,所述主顶油缸5一端设置有后靠背6,所述主顶油缸5一侧设置有导轨4,所述顶铁8上端设置有爬梯7,所述爬梯7上方设置有履带吊9,所述履带吊9一侧设置有主顶油泵车12,所述主顶油泵车12一端设置有注浆泵10,所述注浆泵10与注浆桶11相连接,且主顶油泵车12另一端设置有注浆管13。
所述管道2为不锈钢波纹管。所述管道2的壁厚为1-10cm。
上述内容为本发明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发明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发明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同升布业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同升布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