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耗散能考虑残余应力的焊缝超高周寿命预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10910.7 | 申请日: | 201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2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米承继;肖学文;李文泰;余江鸿;汤迎红;邱显焱;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G06F119/04;G06F119/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冯振宁 |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耗散 考虑 残余 应力 焊缝 超高 寿命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耗散能考虑残余应力的焊缝超高周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结合焊接热力学理论和双椭球体热源模型和焊缝材料热物理参数,建立焊缝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焊缝有效残余应力,焊缝有效残余应力σr按式(1)进行计算:
σr=ktkwklkmσmax (1)
式(1)中,kt为焊缝残余应力厚度系数,kw为焊缝残余应力宽度系数,kl为焊缝残余应力长度系数,km为焊缝残余应力材料系数,kt、kw、kl、km均在0.9至1之间;σmax为焊缝试件残余应力分布中最大值;
步骤二:通过开展高频载荷作用下焊缝红外热像超高周疲劳试验,记录焊缝疲劳损伤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性,获取焊缝耗散能超高周疲劳寿命模型;
步骤三:将焊缝有效残余应力作为平均应力,根据Gerber方法修正应力幅值;
步骤四:构建修正后焊缝耗散能超高周疲劳寿命模型,进行焊缝疲劳寿命预测,修正后焊缝耗散能超高周疲劳寿命模型按照式(2)进行计算:
式(2)为修正后焊缝超高周疲劳寿命,Ed为累积耗散能,β为塑性功转化系数,π为圆周率,ε'f为焊缝疲劳延性系数,c为焊缝疲劳延性指数,为焊缝修正后应力幅值,根据式(2)进行焊缝寿命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耗散能考虑残余应力的焊缝超高周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焊缝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法按如下步骤建立:
步骤一:建立焊缝试件有限元网格模型,根据焊缝材料热物理参数定义焊缝试件有限元网格模型材料参数;
步骤二: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所述双椭球体热源模型、焊缝试件焊接轨迹以及加热过程时间和冷却过程时间,形成移动加载热源;
步骤三:基于顺序耦合热力学分析方法进行焊缝试件有限元计算,得到焊缝试件残余应力分布,确定焊缝有效残余应力σr。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耗散能考虑残余应力的焊缝超高周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高频载荷的加载频率fV为20000Hz。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耗散能考虑残余应力的焊缝超高周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焊缝红外热像超高周疲劳试验根据焊缝材料屈服强度σy,开展应力比R=-1条件下的应力幅值σa分别为0.7σy、0.68σy、0.66σy、0.64σy、0.62σy、0.6σy、0.58σy、0.56σy、0.54σy、0.52σy、0.5σy下的焊缝红外热像疲劳试验,所有疲劳试验均在一根焊缝试件上完成,从0.5σy开始依次往上递增,每一个应力幅值σa加载20万次,加载频率为20000Hz,获取每一个应力幅值σa下焊缝红外热像超高周疲劳试验稳定阶段的温升θAS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09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车辆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冷冰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