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丁酸合成基因的引物对及试剂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03026.0 | 申请日: | 2018-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4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菁;王雪;王马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1;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欣 |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丁酸 合成 基因 引物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丁酸(丁酰CoA:乙酸CoA转移酶,butyryl‑CoA:acetate CoA transferase)合成基因的引物对及试剂盒。基于筛选到的一种来自于肠道细菌Alistipes putredinis的丁酸合成基因在人体内高表达(命名为but基因),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找到了具有特异性且定量效果理想的引物对组合,并设计了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对肠道细菌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风险基因检测的不足,能提高CRC疾病的预测率。本发明的试剂盒适合于目前存在市场上的所有类型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灵敏度高,定量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具有高度产业化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丁酸(丁酰CoA:乙酸CoA转移酶,butyryl-CoA:acetate CoA transferase)合成基因的引物对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散发性结肠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寻找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很有必要。CRC发病率高的同时,预后也让人感到担忧,其早期症状隐匿,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很困难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如今,CRC早期的特异性标记物多是血浆和血清生物标志物,且大多灵敏度和特异性受限,急需寻找更理想的CRC特异性生物标记物以改进当前的CRC诊断策略。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CRC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变化极其明显,尤其是产丁酸菌群(如Roseburia、Eu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等)的变化,研究其变化及作用机制对阐明CR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CRC粪便中的细菌可作为预测CRC癌前诊断的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
截止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丁酸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丁酸多是为结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并结合宿主免疫反应减缓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其实,微生物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较为复杂,抑癌和促癌可以兼而有之。研究表明,Alistipes是与CRC相关性较强的细菌之一,Alistipes的感染会增加CRC风险,尽管这种促进性效应机制不是很明晰,其所含的丁酰CoA:乙酸CoA转移酶(butyryl-CoA:acetate CoA transferase)产生基因在CR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因此可以作为CRC的一个潜在的有效诊断靶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丁酸(丁酰CoA:乙酸CoA转移酶,butyryl-CoA:acetate CoA transferase)合成基因的引物对及试剂盒,有效克服了对肠道细菌中CRC风险相关菌属基因检测的不足,能提高结直肠癌CRC疾病的预测率。
本发明系统性地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发现了一系列丁酸合成基因(丁酰CoA:乙酸CoA转移酶,butyryl-CoA:acetate CoA transferase),并筛选到一种来自于肠道细菌Alistipes putredinis的丁酸合成基因在人体内高表达,将其命名为but基因。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一种用于检测丁酸合成基因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是用于扩增来自于肠道细菌Alistipes putredinis的丁酸合成基因的引物对,包括如下至少一组引物对:
第一组:如SEQ ID NO.2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3所示的下游引物;
第二组:如SEQ ID NO.4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的下游引物;
第三组:如SEQ ID NO.6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的下游引物;
第四组:如SEQ ID NO.8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9所示的下游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3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