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连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96023.9 | 申请日: | 201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9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勤;刘帅;王京;杜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9/24 | 分类号: | H01R9/24;H01R4/3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邹丹;刘志强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连接器 插线孔 电气控制 减缩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连接器,涉及电气控制领域,用以优化现有端子连接器的可靠性。该端子连接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插线孔。插线孔从外到内是减缩的,插线孔用于插入导线。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连接器,既实现了导线易于安装,又实现了导线不易脱落,提高了端子连接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接线端子大多采用螺钉打紧、垫片叠压等方式进行压线,理论上机械强度足够并且可靠。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在实际施工现场发现,因为线号、线型不同,接线工人实际操作达不到理论水平的要求,接线端子进线方向不同,会引发各种问题,其中一些显而易见,如引线脱落、引线未完全压接进端子;还有另外一些更加严重,如引线与端子接触面积不足无法承受大电流(这种问题通过普通的拉扯方式无法检查,施工现场也不可能对每一条线进行接触电阻检查)、螺钉打紧方式可能使细导线断掉。上述这些问题会增加人触电、端子烧毁、设备故障等一系列安全隐患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端子连接器,用以优化现有端子连接器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连接器,包括:
本体,包括插线孔;所述插线孔从外到内是减缩的,所述插线孔用于插入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线孔从外到内是渐缩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插线孔连通的压紧孔,所述端子连接器还包括底座和压线部:
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压紧孔内,所述底座包括防脱部;所述压线部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压紧孔内,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其中,所述底座和所述压线部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导线的空隙,所述空隙与所述插线孔连通;所述防脱部被构造为防止所述导线从所述空隙中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
导引部,被构造为对所述导线从所述插线孔插入到所述空隙中起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脱部与所述导引部相交形成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体设有与所述凹部配合的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凹部的端部是光滑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包括锯齿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压线部往复移动方向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脱部与所述压线部往复移动方向的夹角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线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压紧孔的中轴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孔设有螺纹段,所述压线部与所述螺纹段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连接器,其插线孔采用从外到内减缩的结构,使得插线孔靠近外部的开口尺寸大,靠近内侧的开口尺寸小,该结构使得导线能很容易地插入到插线孔中,保证多芯细导线接入时不会有铜丝露在端子之外,防止了导线外露,降低多芯导线的误穿线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子连接器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子连接器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子连接器的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6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